每年4月是日本新財年度的開始。日本內閣府4月月度經濟報告稱,國內經濟景氣指數連續5個月上升,但部分領域改善遲滯,經濟維持緩慢復蘇基調。不過,受消費疲弱、地緣政治以及美國貿易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日本經濟前景仍存在諸多風險。
出口就業勢頭出現改善
日本多項經濟數據近期出現改善勢頭。財務省2016年度貿易統計初值顯示,進出口貿易收支為順差約4萬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5.95日元),繼2010年度後時隔5年再現貿易順差。因原油價格下跌、進口額大幅減少使收支得以改善,扭轉了福島核事故後因火力發電用液化天然氣進口增加而持續多年的年度逆差。
今年3月日本貿易收支為順差6147億日元,連續2個月保持順差。其中,出口增加12%至7.2萬億日元,創下2008年9月以來單月新高。出口增加得益於日元貶值。日本七大汽車公司中的四家上調3月凈利潤預期。蘋果和中國品牌智慧手機銷售增長,帶動日本半導體零配件出口。
就業方面,日本厚生省2月有效求人倍率(有效職位數量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為1.43倍,失業率下降至2.8%,創25年來最佳景氣。投資方面,經産省2月礦工業生産指數、製造業開工指數、運輸機械行業指數等環比均出現較大升幅。日本央行3月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顯示,大企業和製造業判斷指數連續6個月改善。
薪資增長難以刺激消費
不過,佔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約六成的個人消費仍然低位徘徊。今年2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下降3.8%,為第十二個月出現下滑。2016年日本扣除生鮮食品外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維持在0%左右。儘管就業形勢良好提高了工資水準,但員工實際收入並不足以對衝價格上漲。社會保險費用增加以及對未來保障的擔憂,抑制了個人消費意願,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加明顯。
為應對公眾在長期通縮下養成的“節約意識”,日本連鎖超市“7—11”和永旺宣佈4月下調以食品及日用品為中心的數百種商品價格。
日本總務省的數據顯示,2016年兩人以上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5.8%,同比增加0.8個百分點,創29年來新高。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般來説,國家越窮,國民平均收入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這從側面反映出日本國民的消費能力和意願在下降。
日本央行提出在2018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市場預測,由於國內消費長期低迷,央行或在即將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下調通脹預期。
日美經濟政策分化加大
美國貿易政策正成為日本經濟未來最不確定風險之一。
近來,美國多次要求減少對日貿易逆差。美國財政部14日發佈主要貿易夥伴國家與地區貨幣政策報告,把日本列為貨幣政策“監控對象”。報告指出,日元兌美元匯率“較過去20年來的平均水準貶值20%”,顯示出強烈制衡日元貶值的意向。
在對外貿易整體扭虧為盈的背景下,2016年度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同比減少8.2%至6.6萬億日元,為5年來首次減少。
4月1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訪東京,與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舉行首次日美經濟對話。彭斯要求日本重視“貿易均衡”問題。兩國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的自貿規則問題上意見存在分歧,日本希望主導制定多國間的貿易協定,而美國則傾向於開展雙邊磋商。
日美貨幣政策分化嚴重。伴隨美國經濟復蘇,2015年12月至今,美聯儲已3次加息。市場預計今年年內還將加息兩次。而日本央行為達成通脹目標,2015年底推出負利率政策,去年9月再推旨在維持長期利率低水準的“收益率曲線控制”,不斷加碼寬鬆力度。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近日表示,為實現通脹目標,仍將繼續強力實施金融寬鬆政策。
此外,敘利亞危機、朝核問題等造成地緣政治形勢緊張,令作為“避險貨幣”的日元近期出現升值趨勢,或將影響日本對外出口。
人口短缺産生沉重負擔
失業率下降凸顯人手短缺對日本經濟復蘇的制約。
餐飲、快遞等服務行業缺人尤其嚴重。餐飲業服務員崗位求職比為3.8,司機為2.7,建築工為3.95。日本加班文化的一大特色“深夜食堂”,正在由於找不到兼職人手而相繼關門。與此同時,超長時間加班現象普遍,“過勞死”時有發生。
經合組織4月13日公佈的《日本經濟審查報告》建議,提高最低工資,清算企業未支付的加班工資;減少加班時間,兼顧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消除女性就業障礙;改變就業市場“雙軌制”,放鬆對正規就業者的保護,將非正規就業者納入社會保障;將養老金領取年齡提高至65歲。
日本政府已經啟動“勞動方式改革”討論,包括引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替代人力投入、採取更加靈活彈性的工作方式等。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近日發佈《日本未來人口估算》稱,2065年日本人口將減至8808萬人,自2015年起的50年間減少約三成。至2065年,日本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有4529萬人,佔51.4%;65歲以上人口有3381萬人,佔38.4%。超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保障負擔沉重、勞動人口減少是日本經濟最核心的長期課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