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世界經濟8年來首次全面回暖:主要推手對陣最大威脅

2017年04月24日 10:01: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進入2017年,關於世界經濟回暖的聲音不斷增強。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年來首次上調對全球經濟短期增長的預期,將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3.4%上調至3.5%。在2008年金融危機震蕩全球近9年之後,一個共識正在達成——世界經濟終於走出谷底,全面回暖,增長勢頭喜人。

  8年未有過的普遍復蘇

  4月21日至23日,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在此之前,這兩大機構分別發佈有關世界經濟的最新評估報告,就復蘇態勢趨強的世界經濟發出不少振奮人心的好聲音。

  18日,IMF在對全球增長前景的定期評估《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16年的3.1%上升至2017年的3.5%和2018年的3.6%。相較今年1月份的預測,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了0.1個百分點,為6年來的首次上調。

  IMF認為,全球經濟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的加速勢頭一直在持續。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加快是主要支撐因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9%。

  世界銀行也在日前發佈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半年報告》中指出,東亞發展中國家未來3年經濟前景普遍向好,這正是得益於內需旺盛以及全球經濟與大宗商品價格逐步復蘇的推動。

  更為令人欣喜的是,相比以往“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分化發展,這次世界經濟的向好步伐更加一致。

  “整體看來,世界經濟全面進入復蘇週期,這是過去8年沒有發生過的。如果預測準確的話,2017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將處於正增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近幾個月來,主要經濟體強勁的製造業指數和開始回升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表明,不同於過去虛擬經濟拉動增長,如今實體經濟正在逐步復蘇,國際貿易也將從低谷觸底反彈。

  關於2017年世界經濟的走勢,這樣的樂觀分析已然成為主流。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佈聯合編制的一項“全球經濟復蘇追蹤指數”也顯示,在經歷金融危機後的波折和起伏後,全球經濟復蘇正變得“普遍而穩固”。其中,發達經濟體正步入合理的經濟增長路徑,通貨緊縮壓力減輕。新興經濟體的情況也明顯好轉,增長指數從去年大幅低於歷史平均水準攀升到如今的2013年初以來最高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日本分公司會長井澤吉幸的觀點作出更為具體的分析:美國工資水準開始上漲,歐洲信用開始增強,中國經濟以內需為牽引力實現復蘇,煤炭和鐵礦石出口國澳大利亞和巴西經濟出現好轉,俄羅斯經濟則因石油價格觸底反彈而正擺脫困境,對中國出口較多的亞洲各國經濟也在復蘇。可見,“當前世界經濟的復蘇步伐是確切的”。

  綜合作用下的溫和增長

  “世界經濟從2009年衰退,到2010年開始復蘇,再到此後跌入低谷,現在進入了緩慢爬升的階段,這樣一個經濟週期確實是存在的。”陳鳳英指出,世界經濟的此輪全面復蘇首先可被視作是週期性的市場觸底後的企穩。因此,雖然當下一些地區地緣政治形勢和一些國家國內政治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但很難對此輪復蘇産生太大影響。

  “英國就是一個例子,英國‘脫歐’並未影響其國內經濟的擴張。”陳鳳英説。

  而在週期性因素之外,全球範圍內的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創新增長也讓世界經濟的向好步伐相比以往更加穩健。

  “過去幾年,在世界經濟增長、貿易、投資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各國都採取了一些舉措,擴大基建投資,增加就業,發展實體經濟。比如美國提出‘再工業化’,德國提出‘工業4.0’,中國提出振興實體經濟,G20也推出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計劃。應該説,這些政策如今逐漸見效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向本報記者指出,各國增加基建等領域的投資,例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歐洲正在進行的容克投資計劃,不僅拉動了就業,也帶動了外貿進出口,這使得世界經濟形成溫和爬坡向上的良好勢頭。

  此外,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等世界主要製造業大國的製造業指數開始同步擴張,普遍超過50這一榮枯分界線。有分析指出,這預示著未來全球製造業將步入擴張軌道,由此拉動貿易和投資加快增長。《金融時報》也認為,IMF這次上調預期,除了歐洲、中國和日本都傳來好于預期的經濟消息之外,還考慮到全球製造業自2016年年中以來的廣泛復蘇。

  在徐洪才看來,創新是世界經濟此輪全面增長的另一個重要拉動力。“近年來,各國紛紛加強創新研發投入,推動本國産業轉型升級,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向産業鏈的中高端邁進。”

  陳鳳英也持相同觀點。她指出,中國、美國、俄羅斯、巴西、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在進行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這使得這些經濟體的增速保持相對穩定。“另外,對國際貿易增長貢獻達85%的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升,拉美、中東等地區的資源出口國因此出口形勢向好,開始進口,國際貿易量進而上升。”陳鳳英認為,目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的這輪溫和增長,正是得益於週期性、結構性、創新轉型等因素的綜合作用。

  仍不可忽視的多重風險

  當然,另一個共識同樣值得關注,那就是世界經濟的這輪復蘇仍處在初期,存在的脆弱性不容忽視。

  IMF在日前發佈的報告中列舉了世界經濟在2017年面臨的六大風險,包括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元加息風險,金融監管放鬆,個別經濟體財務狀況彈性減少,低需求、低通脹、不平衡及低增長造成的惡性迴圈,地緣壓力、內部政治爭鬥、執政腐敗、極端天氣和恐怖主義等其他非經濟領域影響。

  其中,正在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是各方最為擔憂的一股逆風。最近,IMF總裁拉加德在一場題為《貿易保護主義之劍》的演講中就重申IMF的長期立場,即貿易保護主義將威脅全球經濟擴張。

  “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強勁復蘇。各國應該如G20峰會所倡導的,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徐洪才指出,只有擴大開放與合作,發揮創新與技術進步的作用,才是未來保證世界經濟增長可持續的關鍵。

  美國的政策走向也被視為當下籠罩全球經濟的一大問題。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指出,特朗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能刺激通脹,導致美聯儲加息步伐快於預期,此類舉動或將引發美元大幅升值,進而可能衝擊新興經濟體。日本《金融財政商貿》雜誌此前也提出相似觀點,稱“特朗普經濟學”短期可能對美國經濟産生刺激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則是“凶多吉少”,可能增加墨西哥等美國周邊國家以及新興國家的債務與金融風險。

  日前,還有一則來自美聯儲的消息引起市場震動。美聯儲公佈的3月會議紀要顯示,政策制定者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始收縮高達4.5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産負債表。

  “不同於美聯儲加息,這一收表計劃意味著美元資産要收緊,這是世界過去沒有經歷過的。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調整迎接新的風險?這對各國決策者的應對能力提出挑戰。”陳鳳英指出,目前美國經濟政策沒有到位是世界經濟面臨的另一不確定性。

  徐洪才也認為,面對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産生的較大溢出效應,世界各國更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形成一致行動,共同應對挑戰,防範潛在風險。

  不過,分析普遍認為,世界經濟今年迎來的這輪全面溫和增長,雖然不能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強勁增長相比,但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再“開倒車”。如陳鳳英所説:“世界經濟確實已進入一種週期性的擴張當中,只要沒有出現逆轉性事件,這種週期很難被改變。”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