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韓國”公司突然想讓消費者知道它們是誰 中國消費者對韓國商品的喜愛,促使若幹家中國本土公司提供類似產品並採用韓國式品牌(甚至是相似名稱)。但隨著中韓圍繞韓國部署“薩德”的緊張情勢不斷升級,一些中國公司開始重新思考此種戰略是否明智。
“薩德”問題在華引發憤怒。從去年7月至今年2月初,中國已採取若幹報復措施。中國許多網民堅稱要停用樂天和其他韓國產品。隨著緊張局勢短期內沒有消弭跡象,韓式餐飲連鎖店開始改頭換面,(急于)向中國消費者澄清它們是100%的中國公司。
在華有幾百家連鎖店的甜品品牌雪冰元素(發音與韓國甜品連鎖品牌Sulbing相似)發表公告稱,“我們是中國企業”“堅決擁護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韓國時報》說,該公司的營業執照是2014年在中國登記的,並在Sulbing之前申請了相關商標權。
一家以韓式烤肉聞名的餐飲公司漢拿山發表聲明,稱堅決擁護“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漢拿山韓式烤肉將微信賬號中的“韓式”二字去掉,改為漢拿山烤肉。該公司表示,從未銷售和使用過樂天品牌的任何產品,未來也不會使用和銷售。另一家韓式烤肉餐飲公司權金城宣布該公司是中國公司,是為中國經濟發展做貢獻的愛國民族企業。
一些中國消費者在發現原本印象中的韓國公司其實是中國企業後,頗為失望。有網友說:“抵制這里抵制那里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知道了漢拿山烤肉並非韓國的。這些企業平日里裝外國血統,一受到衝擊便現了原形。”(作者厄科·黃,伊文譯)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