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
蘋果目前已經陷入一個內外交困的境地,從其自身來説,過分依賴iPhone銷售模式的弊端也在蘋果的近期財報中得到明顯的體現:由於iPhone銷量的下滑,蘋果公司整體的業績也被明顯拖累。
此外,蘋果寄希望於通過其生態系統增加其他利潤來源的努力目前來看還收效甚微,嵌入10億部iPhone中的蘋果的iCloud、App Store、蘋果支付等都是蘋果生態圈中能夠給蘋果未來帶來增長的重要領域,去年,蘋果來自服務的收入增加了40億美元至230億美元。但依然僅佔到總收入不到10%。
蘋果還試圖打開全新的市場,例如企業市場就是蘋果近期開始重點強調的一個領域。通過打開企業市場,庫克試圖讓銷售下滑的iPad等産品重現生機,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稱,去年一年在企業市場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250億美元。
從外部來看,以安卓陣營的強大品牌軍團,仍在全球範圍不斷蠶食蘋果的市場,三星、華為等品牌早已與蘋果在高端智慧手機領域叫板,在中國市場享受到最初的高速增長後,蘋果很快便遭遇到了在這一全球人口最大國家的銷售下滑的尷尬,背後是國産廠商百花齊放般的快速崛起,國産廠商更“接地氣”的打法,俘獲了大量的消費者。
從全球市場來看,三星毫無疑問依然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7月剛剛發佈了Galaxy Note 7,但是最近由於遇到了電池缺陷問題,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召回,創新不足的iPhone 7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大超一把三星目前還不好説,但確實給了iPhone 7一個非常好的銷售窗口期。
在蘋果全球龐大的擁躉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用戶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不管蘋果怎麼沒有創新,可能僅是一個顏色變化,也可能身邊有人買了,他們就會一擁而上。
但是,在iPhone 7上中國的用戶可能要更加理智了。援引路透社報道,從中國的微博發帖情況來看,前年iPhone 6在登陸中國前的一個月裏,吸引的評論數量比今年新産品發佈前高出約15倍。但是,中國網民目前對iPhone 7的期待程度不高。用戶普遍反映,對於這款最新産品,他們更有可能“等待觀望”而不會急於搶購。
中國市場一度被蘋果公司視為下一個大型增長引擎。不過,蘋果公司4至6月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大幅下降給這部引擎來了個急剎。根據IDC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的中國市場佔有率為7.8%,僅排名第五,落後於中國本土品牌華為、OPPO和vivo,這三個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總共佔到47%。
除了三星外,蘋果可能會擔心的另一個對手就是華為了。去年,華為的智慧手機供貨量超過1億部,雖然不到蘋果的(超過2億部)一半。但相比之下,華為的供貨量同比增長44%,增長率是蘋果的2倍以上。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德國舉辦的家電展上表示,蘋果持續減速,華為有望最早在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目前,華為正在努力把中國市場的成功複製到全球,但這需要一定時間。
還有vivo、OPPO的異軍突起,雖然目前從價格、品牌等多個方面還無法影響到蘋果,但其産品價格正在向3000元、4000元以上攀升,甚至在站穩中國市場的同時,在被全球看好的東南亞市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今年以來,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出現持續下滑,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的熱情明顯降溫。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為7.8%,滑落至第五位,位列華為、小米、Oppo等國産品牌之後。蘋果在中國面臨的挑戰還包括,蘋果的服務並不能完全在中國開展,iTunes電影和蘋果書店在中國無法訪問。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iPhone 7如果遇冷,蘋果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無可避免將進一步下滑。
此外,在這一過程中,蘋果封閉的生態系統的弊端也在顯現的更加明顯,以一己之力和安卓陣營的整個集團軍對抗已經顯出疲態。
儘管近年來,蘋果生態進一步開放的理念已經在逐步體現,包括引入第三方應用提供者進入iOS的較低層核心繫統,例如今年WWDC上宣佈的與騰訊手機管家合作的惡意電話過濾功能等,但這些措施依然顯得遲緩而保守。
在即將迎來iPhone這款劃時代産品面世10週年之際,蘋果卻進入了業績增長的平臺期,外界對這家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總是有著極高的期待,但現在的蘋果似乎很難去滿足這樣的期待。iPhone7的發佈或許也無法扭轉蘋果産品銷量增速下滑的頹勢,而增強現實、無人駕駛汽車等這些未經蘋果方面證實,但已經成為公開秘密的全新項目,距離問世也還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