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透過蘋果公司的業績下滑,聚焦“中國製造”與中國市場。認為,“中國製造”的廉價形象已經成為歷史,而正朝著品牌創新、品質保障邁進。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7月28日報道,《南德意志報》28日關注了蘋果今年連續第二個季度的銷售業績下滑。文章稱,這是自iPhone2007年上市以來,蘋果第一次不得不面對人們對iPhone的需求下降。蘋果今年二季度的營業額下滑15%,利潤縮水高達27%。
蘋果的問題在中國,在這裡,蘋果遇到了經濟景氣疲軟以及越來越強的來自小米、聯想、華為等中國本土企業的低價競爭。蘋果的生意縮水了三分之一,而在去年同期,其還擁有112%的增長。
中國品牌的崛起
德國《商報》在28日的社評中,同樣提到了蘋果在中國市場舒服日子的結束,並分析了其背後的內容:“蘋果公司的iPhone屬於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科技産品,……在增速最快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iPhone系列曾被看作是黃金標準。然而在蘋果不得不對付銷售業績下降時,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迎頭趕上。這是一個長遠發展的前奏: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升,廉價形象已是過去時了”。
文章表示,沒有品牌,價格便宜,這曾經是中國商品的特點。這已經成為了歷史。“如今,品牌的創新、設計和打造成為了很多中國企業的首要目標。其中打前陣的是電子産品和電子商務企業”。
以華為為例,在5年的時間裏,該公司成長為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機製造商,而且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銷售業績走弱的情況下,仍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銷售業績同比25%的增長。
崛起的原因
這種崛起有三個原因:
第一,品質。中國生産商如今有能力製造出高品質的産品了,國際品牌在這方面的優勢縮水。在提供相同品質的産品方面,中國生産商做得越來越好,而這是吸引顧客的基本前提。
第二,錢。在過去幾年,這些公司在中國國內賺足了錢,來實現它們耗資巨大的廣告攻勢。
第三,中國國內市場的疲軟。自從中國告別飛速增長以來,企業們開始扭轉方向。儘管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仍是一個重要的銷售市場,但這些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必須更多著眼全球市場、保證長期增長。很多都是以新興國家為切入點,而華為告訴人們,中國企業也可以在歐洲這樣的成熟市場上立足。
“中國製造”逐漸從廉價商標變為品質保障。電子産品和電子商務公司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消費品生産商可能緊隨其後。歐洲企業必須要適應這一點。目前歐洲産品在中國還享有盛名,然而很快,如果想要跑贏中國的後起之秀,這些歐洲企業除了品牌響、品質好之外,還必須拿出更多的東西——既在中國,也在歐洲本土市場。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