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本月淹沒了中國中部特大城市武漢的洪水似乎是從數十個被填埋的湖泊中回流出來的。這些湖泊曾在中國倉促的城市化過程中成為犧牲品。這個有1060萬人口的城市一連數天幾乎處於停頓狀態,供電和公共交通癱瘓。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8日報道,今年在整個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洪水影響了超過6000萬人,超過200人因此死亡,經濟損失達1470億元人民幣。
報道稱,中國長期遭受致命洪水的困擾,政府曾尋求通過廣泛建造水壩控制洪水。隨著中國實現城市化,洪水已經成為其城市的一個定期特徵,尤其是在較為發達的南部和東部地區。
據國家媒體報道,武漢地區曾擁有上百個湖泊以及具有儲存雨水功能的濕地,而自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高層建築和公路在該市各處迅速蔓延,有大約90個湖泊被填埋,該市成了一個街道之城。
一名姓李的店主説:“小時候我家的周圍到處都是池塘和水庫。我們遭遇如此嚴重的洪水,原因百分之百與圍湖造田有關。”
武漢官員在列舉今年特別嚴重洪水的原因時,提到了該市較低的海拔高度和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厄爾尼諾現象導致世界上某些地區出現乾燥天氣,另外一些地區則出現濕潤天氣。但是在最近的一個記者會上,當地水利局的一位官員稱該市“過分強調”了經濟發展,制訂的基礎設施標準過低。
北京景觀建築設計事務所土人設計的城市規劃師安德魯·布克説,中國的許多道路在修建時沒有適當地進行平整,這意味著水會很容易在路上聚積。老的排水系統通常無法適應當前的要求。
最新的2008年至2010年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有62%接受調查的中國城市遭遇過洪水。首都也不例外:2012年有79人在北京區域遭遇洪水時喪生。
環保活動者稱,他們為政府最近的“海綿城市”示範計劃感到鼓舞,這些計劃引入諸如可滲透人行道等基礎設施,並在全國各地增建雨水收集設施。中國政府去年稱,希望到2020年在20%的城市中建設完成現代排水管道系統和回收雨水的基礎設施,到2030年再把這一比例提高到80%。
報道稱,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説,濕地和湖泊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開發公共荒地要比開發農田更容易獲得批准。結果,中國城市的無序擴張快速到了病態的程度,以至於——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分析——有60%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在人口猛增的同時卻反而變得沒那麼擁擠了。(編譯/曹衛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