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研究機構最新數據顯示,新興市場流動性狀況處於5年以來最佳,為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條件,但受英國脫離歐盟事件影響,市場人士預計新興市場流動性和發展前景也將承壓。
總部位於倫敦的金融研究公司CrossBorder Capital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經濟體流動性狀況處於5年來最好水準,一定程度上走出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流動性枯竭。
新興市場的這一流動性指數在5月上升到41.2(50代表經長期通脹調整後的平均水準)。雖然41.2仍不算很高,而且低於發達市場的數值,但這卻是新興市場2011年中期以來的最高水準。
CrossBorder衡量流動性的標準包括央行、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的貨幣擴張,家庭和企業的現金流,以證券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等形式凈流入的外國資金。其數據來自約80個國家的央行和財政部。
報告數據顯示,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中國私營部門流動性在5月份“明顯回升”,以及中國央行資産負債表恢復擴張。英國《金融時報》援引CrossBorder Capital董事總經理邁克爾·豪厄爾的話表示,雖然中國在2015年曾5次下調利率,中國央行去年實際採取了緊縮政策,因為其資産負債表“大幅縮水”——去年下半年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年化收縮幅度達17.7%。今年中國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已開始恢復擴張。
流動性水準是衡量經濟增長以及金融市場回報率的主要指標。豪厄爾説:“通常情況下,流動性狀況預示著外匯及固定收益市場3至6個月後、股票市場6至9個月後、實體經濟12至15個月後的情形。它驅動著經濟。”
由英國脫離歐盟引發的一輪風險規避可能衝擊新興市場流動性,並通過外匯市場震蕩、實體需求下降影響新興市場穩定。投資者紛紛把資金撤出了英鎊、歐元以及一系列新興市場貨幣,轉而投入了以美元為主的避險型貨幣,迄今為止,美元兌一籃子新興市場貨幣已累計上漲逾9.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説,美元(匯率)已經比合理水準高出10%至20%,圍繞英國“脫歐”事件曠日持久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進一步推高美元。
報道稱,新興市場面臨的風險不止于匯市波動,本幣貶值也會推高通貨膨脹,對各個央行來説又是一大難題,因為央行現在正面臨兩難抉擇:一方面希望通過降息提振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又覺得應該加息以避免惡性通脹。另一大風險來自債務敞口。由於本幣下跌、美元上漲,這些國家的實際債務負擔加重,利息支付成本更高。過去10年,新興市場中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增加了兩倍,一定程度上是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所未有的超低利率和債券購買行動刺激。其中,舉債最多的是中國,其他國家也積累了不少債務。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企業的風險敞口最大。考慮到企業債務最終可能會算在政府賬上,存在政府被迫解救受困金融機構的可能。此前的金融危機就曾一度導致許多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
不過,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新興經濟體的市場波動並不是那麼糟。相比之前,這一次的資本外流相對溫和。一種觀點認為,只要中國經濟保持正軌、大宗商品價格持穩、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新興市場應該能夠經受住英國“脫歐”的衝擊。
豪厄爾説,“(對新興市場而言)重要的事件是中國做什麼,而非英國做什麼”,“脫歐”公投後的一些國家央行的寬鬆政策反倒有利於流動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