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醫藥分開倒逼醫院門診藥房改革 多地試點藥房剝離

2017年06月12日 09:28: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根據已經確定的時間表,年內我國所有公立醫院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而醫院門診藥房也將從利潤部門變成運作成本。藥房何去何從將成為公立醫療機構不得不面對的一大問題。

  有專家認為,隨著醫藥分開的推進和醫聯體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房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由此出現了逐漸萎縮甚至剝離的情況。而對多數公立醫療機構而言,藥房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本負擔,要解決這一困難,未來仍需政府對醫療衛生進行投入。

  進展 多地醫院試水藥房剝離

  北京市在2015年提出,社區醫院逐步推進社區藥房剝離。藥品採購和供應交給商業公司處理,同時支援由第三方利用電子商務手段滿足社區居民的藥品需求。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區廣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得益於“藥房託管”和“虛擬藥庫”,這裡的藥品品種從以前的四百種增加到了近千種。據了解,廣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華潤藥業簽訂了藥房託管協議,取消了機構內的藥庫和藥房,成立藥品配送中心,通過資訊化手段,建立“虛擬藥庫”。醫生通過網際網路可查看該配送中心的所有藥品儲備情況,並根據患者需求開具電子處方。據悉,這樣的模式石景山區已經開展了三家試點,分別是八角、廣寧、五里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它們與三家大型的藥品配送商,包括 嘉事堂 、華潤、國藥控股簽訂了託管協議,目前藥品配送運作順利。

  “事實上,就是把藥品配送企業變成了社區的藥品儲備庫。”石景山區衛計委副主任楊紀鋒説,“受限于社區醫院的空間和人力,以前社區醫院只能存放四百種左右藥品,現在社區可為居民開的藥品達到了近千種,而且也不用擔心人手不足、儲存藥品空間不足。”

  藥師張翔介紹説,醫生開出處方後,通過電子資訊系統,藥品配送站點會收到電子處方,如果是藥架上有的常用藥,可以當即為患者取,如果站點沒有,藥企會在4小時內送達,緊急藥品2小時內送到。

  “目前,北京陽光采購平臺藥品有近4萬種,隨著大醫院轉到社區就診的患者日益增多,患者就診後開具的藥品已不止于基層近700種藥品的範圍,而且社區藥房藥庫面積、藥劑調配人員數量有限,傳統的藥品銷售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説。

  事實上,除北京外,多地醫院也做出了門診藥房剝離的嘗試。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近日分別將婦科門診用藥和成人門診用藥剝離到社會藥店。經過前期資訊化建設和物流延伸改造,廣州婦兒中心關閉院內門診藥房,由廣藥公司在醫院附近設立大眾醫藥婦兒中心店,承接廣州婦兒中心門診患者的藥品調配工作,同時接收醫院藥劑科的大部分工作人員。此外,成都市也已開始試點剝離社區醫院藥房。

  突破 運營成本高企 剝離成現實選擇

  根據國務院年初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服務”。業內人士認為,這事實上為處方外流的藥房剝離提供了政策支援。

  而取消藥品加成後,為門診藥房這個“成本中心”尋找“接盤手”則成了醫院推進藥房剝離的一大動力。“我們對藥房的運作做過標化測算,平均每人每年的成本約為15萬元,我院藥房共有80名員工,一年的運作成本是1200萬元。”某縣級公立醫院院長表示,從2013年開始取消藥品加成,每年因此損失的收入達5000萬元左右。一位藥品流通行業人士舉例,一個年銷售額1億元的醫院藥房,每年的運營費用需要300萬元左右。“無論是1萬元的銷售額還是1億元的銷售額,都不會給公立醫院帶來任何賬面收益。”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管曉東博士説,“從理論上講,藥品銷售額越大,所帶來的存儲、人力等成本就越大,虧損就越大,醫院藥房一下從利潤來源變成了成本包袱。”

  基於這一現實條件,藥房託管已經成為各地公立醫院應對藥品零差率銷售,轉移藥房運作成本的改革之策。《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國內已經有包括 康美藥業 、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三九集團在內的30多家醫藥上市公司承接數百家藥房託管。另據統計,全國範圍內,約有半數以上的二級及以下醫院已實施或計劃實施藥房託管。

  藥房託管,是指醫療機構通過契約形式,在藥房所有權不發生變化和國家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各項優惠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將其藥房的藥品銷售活動交由有合法經營資格,較強經營管理能力,並能夠承擔相應風險的醫藥企業進行有償的經營和管理,明晰醫院藥房所有者、經營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的一種藥品經營模式。

  有專家認為,除了維持醫院正常運轉,託管醫院藥房還能滿足醫藥企業搶佔醫院藥品供應市場、穩定銷售渠道、擴大經營範圍的需求。既然政府支援、醫院樂意、企業積極,藥房託管能夠同時滿足三方訴求,各方摩拳擦掌就不足為奇了。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質疑,實行藥房託管後,醫院賬面上確實沒有來自藥品加成的收入了,但多了固定資産租賃、利潤分成等收入,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開”。

  前景 最終改革方向仍待探索

  也有專家認為,藥房利潤的消失並不是醫院取消藥房的充分條件,對於改革給公立醫療機構帶來的陣痛,亟待建立合理補償渠道。“無疑是醫藥分開。但‘醫藥分開’並不是簡單地將醫和藥從物理上進行分開,實際上要解決的是過去醫院不合理的補償模式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建議國家將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後的這部分損失以合理渠道進行補償。”業內人士稱。

  不過,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施行藥品零差價後,醫院提高了醫事服務費,而這部分又由醫保進行埋單,所以患者沒增加負擔,醫院的損失也基本能夠填平,只是地方醫保需要承擔更大壓力。這對於發達地區、醫保籌資水準高的地區是可以實現的,但對於籌資水準低的地區而言,則是個大問題。推動醫藥分開,需要衛生行政部門、財政部門、立法部門、醫院、行業內部等形成合力。

  對於流通、零售領域的藥企而言,藥房剝離帶來了機會。如果各地對於藥房託管模式的默認態度持續,那麼藥企通過藥房託管新模式進入一家醫院,將獲得相對集中的渠道,收益與醫院處方外流的同時,其零售業務也不受影響,甚至還可能促進其連鎖發展。藥品供貨需求也穩定,公司的利潤有了保證,自然能保障患者用藥不缺貨、不斷貨。

  業內人士認為,可以預見,若藥房託管新模式真正推廣開的話,未來醫院藥房將成為各大藥企,尤其是那些旗下擁有連鎖藥店的大型醫藥商業公司的必爭之地。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