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廣東黑冬瓜豐産不豐收:1斤4毛回本 收購價1毛多

2016年07月27日 08:24:25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扣除挑工費、轉机費,瓜農已所剩無幾

  新聞最前線 深·銳 觀察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文/圖 實習生 謝煜楠 通訊員 唐貴康

  清遠英德市,是廣東省最大的黑皮冬瓜的主産區。今年當地冬瓜喜獲豐收,但瓜農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冬瓜收購價普遍在一毛多,還不到去年的一半。據了解,一斤冬瓜要4毛錢才能回本,而一毛多的收購價意味著虧本。

  “豐産不豐收”、“菜賤傷農”。前年,清遠英德市才經歷過冬瓜滯銷時期,瓜農損失慘重,沒想到今年又再一次面臨滯銷。為此,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農業經濟學碩士導師閆玉科提醒,農民應提高掌握市場的能力。

  A

  時不等人 虧錢賣瓜

  “一斤冬瓜還不到一毛五,一個二三十斤的大冬瓜,還抵不過早餐一碗湯粉錢。” 英德市橫石塘鎮共耕村瓜農潘屺仁看著自家地裏又大又長的黑皮冬瓜,一臉無奈地説,今年該村的冬瓜都獲得豐收,每個有30斤左右,約1米長,“但今年豐産不豐收”。

  他告訴記者,他今年共種了6畝冬瓜,虧了2萬多元。“種得越多虧得越多。”潘屺仁仔細算了一筆賬,冬瓜收購價只有1毛多,但每斤冬瓜光請挑工需6分錢,還得負責挑工一頓午飯,另外從田邊地頭用拖拉機或三輪車運到大馬路,轉机費需1分錢。

  同樣在共耕村租地種冬瓜的瓜農江國房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6月末以每斤0.17元賣了一車瓜,然後十多天都沒賣出一斤瓜。而去年7月上旬時,地裏的冬瓜都賣得差不多了,主要是售往北方市場,今年也有外地老闆來看了幾次,但都根本不願意開價。

  江國房種了9.8畝冬瓜,産量有十多萬斤。 “這麼多冬瓜,靠自己散賣一年都賣不完。一斤冬瓜要4毛錢才能回本,但沒辦法只能賤賣。”江國房告訴記者,黑皮冬瓜通常一年種兩造,上半年收成後最遲賣到“大暑”前後,而且冬瓜水分含量高不易存放,要是賣不完不僅會爛,還勢必會影響下一造作物的耕種。

  進入7月中旬,到英德採購冬瓜的外地客商有所增加,但價錢並沒有明顯提升。只是,時不等人,瓜農們為了能夠騰出耕地種植下半年作物,紛紛“虧本賣瓜”。英德市石灰鋪保安村村民何昌簡今年家裏種了15畝地的冬瓜,就趁著這幾天冬瓜銷路變好,即便明知是每斤要虧本2分錢,他仍把地裏的冬瓜全賣了。

  B

  盲目擴種 消極銷售

  這並不是英德冬瓜首次滯銷,在2014年夏天已發生了一次滯銷,當時全市滯銷的冬瓜數量一度超過12.6萬噸。林先生是英德市一名主要從事冬瓜代辦仲介業務的人員,他清楚地記得,2014年不僅瓜價低,還沒有買家願意到府,瓜農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冬瓜爛在地裏。

  “今年滯銷的主要原因是,在沒有了解市場資訊下,瓜農去年盲目擴種。” 英德市供銷社新供銷尚業商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榮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道,去年是英德冬瓜銷售歷史最好的一年,於是很多瓜農擴大了種植規模。據了解,英德今年冬瓜種植面積達21689畝,比去年多了3854畝,增幅超過兩成。

  而據了解,當地瓜農都是坐等採購商來收購冬瓜,並未積極開拓市場、聯繫銷售點。記者採訪來自廣州、江蘇等外地採購商則指出,今年各地冬瓜獲得豐收,市場“供大於求”,收購價自然就低。

  不過,今年情況則比前年稍好一點,基本都賣出去了。仲介商林先生告訴記者,目前英德市冬瓜基本銷售一空,主要銷往江蘇、浙江、上海、湖北等中部省市。“雖然冬瓜都賣得出去,但一斤平均價錢僅在2毛錢左右,對於瓜農來説仍是虧損”。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農業經濟學專業碩士閆玉科分析認為,目前,我國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水災,瓜果蔬菜需求旺盛,較大程度增大了對南方農産品的需求,英德冬瓜銷售亦因此搭上“快車”,促使英德冬瓜滯銷危機得以緩解。

  三年兩次經歷了冬瓜銷售危機後,英德市石灰鋪保安村村民何昌簡和當地的瓜農十分失望。目前,他打算下半年減少冬瓜種植,當地一些瓜農甚至把地里長到一尺高的冬瓜苗拔掉,改種了其他作物。“虧不起。”何昌簡説。

  記者了解到,當地農民普遍不具備把握市場資訊動態能力,時常跟風種植。潘屺仁從2014年開始種黑皮冬瓜,今年是第三年,種植規模翻了一番。“去年種了4畝,由於價格不錯,每斤8毛出售,我共賺了三四萬元,於是又增加種植了2畝,沒想到今年跌成這樣。”

  專家支招

  加大農戶培訓 教會自主經營

  針對英德市前年、今年因産量過大而造成的兩次不同程度滯銷危機,閆玉科建議,當地冬瓜、甘蔗等經濟作物要儘快實施種植獨特品種、樹立品牌和組建農業生産合作社等措施。

  “組建合作社,從而引進特殊品種、種植反季節作物,是規避滯銷風險的良好途徑。單個農民力度有限,需要政府組織農民共同參與。”閆玉科説,政府應該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除了扶持農業新品種,還要加大本地特色農産品宣傳力度,建立系列品牌。“這樣做不但冬瓜、甘蔗和玉米等農産品的産量可以上去,還可以賣個好價錢”。

  閆玉科表示,農民把握市場行情知識的能力有限,政府要加大對農戶的培訓,提高農民經營管理、考察、學習和種植等分工協作的能力,從根本上教會農民怎麼去自主經營。“現代的農民是農業的商人,首先是商人,然後才是從事農業生産,這樣才能發家致富。”閆玉科如是説。

  他山之石

  利用網際網路 黃皮銷全國

  除了冬瓜,英德也盛産黃皮。而眼下,也正是黃皮大規模上市的時候了。英德英紅鎮果康源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社長宋勇輝,試水通過淘寶把黃皮賣到全國,不僅解決了自家黃皮的銷路,還幫助了合作社鄉親們賣黃皮。

  記者日前在英紅鎮農村淘寶田江村服務站看到,七八個農戶正在熟練地分揀黃皮,然後稱量、打包。宋勇輝介紹,自黃皮上市以來,每天的訂單都很多。“我們在網上是按份售賣的,一份五斤,每份售價98元”。

  三年前,英德英紅鎮農民宋勇輝,試水通過淘寶把自家黃皮賣到全國。宋勇輝説:“我們早上採摘,下午打包,第二天就能到客戶手上,這個透氣的包裝,它就不會壞,而且客人收到很滿意,都説比批發市場還新鮮。”

  “幾年過來經驗比較豐富,訂單量也多了。” 宋勇輝介紹,他在淘寶上賣黃皮已經是第三年了,隨著銷量越來越高,自己種的三十余畝黃皮已經供不應求了,現在還幫助周邊的果農在網上賣黃皮。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