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多元化資産配置需求增大 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火爆

2016年10月17日 10:32:5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記者 黃修眉

  月初的國慶假期,內地遊客赴港購買保險産品被廣泛關注。

  香港保險監理處(以下稱香港保監處)今年9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內地客貢獻的新單保費已接近去年全年水準,顯示內地遊客赴港投保的熱情持續高漲。

  內地客青睞香港保險産品

  曾有香港媒體這樣形容內地投保顧客對香港保險産品的青睞:“以往我們所看到的奢侈品店門前排著內地顧客的‘長龍’隊伍,這樣的情形已經少見。取而代之的,卻是英國保誠、友邦保險等大型保險公司櫃檯上常聽見內地顧客的普通話或方言”。

  由於在香港運營的保險公司不得在內地賣保險,客戶必須前往香港購買。越來越多的內地人意識到購買境外保險的好處。數據顯示,內地遊客買保險的花費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有所下降,但2012年明顯上升,從2011年的63億港元猛增至99億港元。

  香港某國際大型保險公司經紀人也向記者表示,香港保險從2007年起從內地沿海城市遊客慢慢擴展開去。2013年至今,內地客戶的人數已經呈幾何數字增長。

  今年2月初,為了管理資本,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新規,要求境外購買保險刷銀聯卡單筆金額不得超過5000美元,但可以多次刷卡。而監管機構的這個新規,就是為了應對數以萬計的內地人使用銀聯信用卡或借記卡購買香港保險。這種做法可讓中國內地居民繞開每人每年最高5萬美元的購匯及匯出限制。不過,內地居民可在友邦保險、英國保誠保險和宏利金融等香港保險公司刷卡購買港元與美元計價保單——保費平均在5萬美元,最高可達100萬美元甚至更高,隨後從他們的內地銀行賬戶扣除相應數額的人民幣。

  內地客戶新保費大增

  監管當局重拳出擊,內地客戶仍蜂擁購買香港保險産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香港保監處數據得知,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內地客戶在香港購買保險産品的金額和比例均創出新高。

  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為1010億港元,與2015年同期比較,上升了6.6%。至於向內地客戶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132億港元,佔2016年首季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385億港元的34.2%。而2015年一季度該比例僅為24%。

  香港保監處在9月初發佈了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香港保險業前兩個季度毛保費總額為2075億港元,同比上升12.2%。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造保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同比增加116%,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億港元,佔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達到了37%。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業務相對成熟且制度完善執行力強。”上述香港某國際大型保險公司經紀人向記者表示,這是資金充裕的內地客戶選擇境外保險的環境優勢。

  從內地客戶群體來看,南方客戶多以保障和投資為主,北方客戶多以投資移民和資産保值增值為主。內地客戶所熱衷的保險種類也隨時間變化。2007~ 2012年的基金定投産品廣受青睞,2010~ 2013年是投資移民帶動的資産傳承計劃,2012~2015年內地客戶最愛購買大額儲蓄産品,最近兩三年則是人壽險、重大疾病險大賣。

  多元化配置保證資金價值

  對於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産品,一位不願具名的專業人士向記者解釋稱,保費便宜分紅高,這是香港保險産品具有的首要優勢。他舉例説,同樣保額的保費,香港保險産品的保障額度比內地高出30%以上,甚至有些險種能達到50%左右。同樣的保障額度,香港的保費比內地保費低25%。

  一位近期剛剛購買了英國保誠公司人壽保險的內地楊姓客戶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其每年繳納1.6萬港元的保費,15年保障時間最終得到100萬港元的保費。“這要比在內地買划算很多。”這名客戶表示。

  在香港某國際大型保險公司經紀人看來,“香港保險與內地最大的不同在於香港嚴格執行分紅”。他稱,每年收益的70%會分到各種不同類型的保單中,其中,作為香港市場最大保險公司之一的英國保誠號稱有90%的收益都可返回給保單。使得保單的總保額隨時間推移增加,不被通脹侵蝕,能維持保單的同等購買力甚至超過原來的購買力。此外,理賠條款相對寬鬆、免責少,保障條款更人性化也是香港保險産品的優勢。

  “當然,除去保費低、收益高等優勢,還有一個優勢也是促進香港保單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便是多元化境外資産配置,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上述經紀人告訴記者。

  不過,針對內地客戶前往香港購買保險産品,中國保監會幾個月前也發佈了《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提醒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等風險。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