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

2023-08-17 08:2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積極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是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運作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實際使用外資7036.5億元,下降2.7%。受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我國引資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單位切實做好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工作。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出臺配套舉措,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跨國投資低迷背景下,我國應如何增強外商信心、穩定外商投資?

  關注成本與市場

  今年以來,蘋果、福特、通用、阿斯利康、必和必拓、西門子等眾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跨國公司高管把“訪問中國”排進日程,他們全面深入考察中國的營商環境,尋求投資合作的新機遇。跨國公司普遍表示看好中國發展前景,認為中國市場蘊含巨大發展機遇,將持續加碼在華投資,深耕中國市場。

  星巴克全球首席執行官納思瀚表示,中國咖啡市場的增長空間巨大。成熟、細分化的中國顧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消費行為引領著全球潮流。“星巴克中國制定了2025年開設9000家門店的目標,並將繼續投資中國,未來中國將成為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市場。”納思瀚説。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的中國之行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對中國經濟加快恢復、高水準對外開放格局的充分肯定,也是特斯拉看好在華發展,對中國市場投出的信任一票。

  安利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潘睦鄰曾在中國生活工作多年,他近期表示,公司將在廣州生産基地投資6億元實施為期5年的升級改造。這是安利第10次在中國市場增資,潘睦鄰説:“此舉將有力推動安利生産和供應鏈體系的高品質發展,以適應安利全球未來30年的産品供應需求。”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重要的消費中心、製造中心和創新中心。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的合作密切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發展速度和發展品質。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趙永輝分析,産品成本優勢和市場規模優勢是外資最為關注的方面,直接決定了外資投資的盈利水準和全球競爭力。

  突出綜合優勢

  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發佈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由於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仍然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在這個背景下,疊加2022年同期高基數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出現了小幅下降,降幅是2.7%,但整體規模保持穩定。”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近日表示,全球跨國投資低迷,國際引資競爭加劇,我國引資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開放的大市場為各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我們由齊全的産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人才資源、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構成的綜合引資優勢也在不斷強化。

  思愛普首席執行官柯睿安向記者表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和卓越的人才。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對工作的投入和對未來發展的追求,已經轉化為中國發展的巨大能量。“我堅信中國經濟擁有光明的未來,也相信這些人才將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柯睿安説。

  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驅動下,我國工業企業加快了向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步伐,智慧製造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吸引了外資企業紛紛佈局。

  今年以來,阿斯利康投入約4.5億美元在山東青島新建呼吸疾病領域藥物生産供應基地;西門子醫療對深圳基地追加投資超10億元深化本土化戰略;總投資100億元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在瀋陽全面動工;總投資約12億元的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大灣區智慧綠色生産基地項目簽約落戶廣東佛山,擬通過擴容增産來提升黃埔生産基地年産能;西門子新增固定資産投資11億元,在成都建設工業自動化産品的中國智造基地……

  從這些投資佈局不難看出,跨國公司看好的不僅是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産業鏈優勢、經濟韌性、高品質發展帶來的創新力和新機遇,都被視為加碼投資的重要驅動力。

  事實證明,我國引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引資品質持續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産業引資增長7.9%,佔比提升3.9個百分點達到39.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資增長28.8%。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持續演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加快發展,以及新興産業向上下游縱向融合、協同發展,將催生智慧化、整合化應用及綠色化領域的投資增長點,引領和推動外資投向這些領域。同時,我國創新資源和創新應用場景豐富,在創新應用領域競爭能力持續增強,也進一步吸引全球創新企業加速集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現代供應鏈研究所研究員路紅艷表示,從中國市場投資潛力來看,在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綜合優勢的推動下,中國市場還將釋放更大吸引力。

  穩外資政策加碼

  近期穩外資政策陸續出臺,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提出6方面24條政策措施,為外國投資者營造更加優化的投資環境,提振外商投資信心。

  中國貿促會近日發佈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來自全國26個省(區、市)的近800家外資企業中,近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在華獲取經營場所、納稅、市場準入、跨境貿易、促進市場競爭等指標評價“滿意”以上。超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2022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滿意”以上。“市場規模大”“優惠政策多”“産業鏈供應鏈完整”是受訪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最主要動因,佔比分別為77.54%、53.36%和39.91%。

  路紅艷表示,我國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各類高水準開放平臺積極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快建設和升級,將釋放更多對外開放紅利,進一步吸引優質外資企業投資中國。

  “當前,我國仍處於産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堅定不移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堅定不移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是決勝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國家戰略引領和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圍繞産業招商、産業投資、産業運營和産業服務的全過程,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堅持問題導向,在外資市場準入、金融、投資、法律、財稅等方面,分類分層精準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具體舉措,解決了具體問題、穩定了預期、提振了信心。這些高品質的制度供給必將激發新一輪外資企業在華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趙永輝説。 (經濟日報記者 朱 琳 孫昌岳 )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