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南全力推進自由貿易港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2023-07-14 11: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開局之年,一組組數據提神又提氣:

  180個項目,總投資366億元!6月29日,海南自由貿易港2023年度第二批建設項目集中開工。

  從2.23平方公里到114.7平方公里!4月起,原本僅適用於洋浦保稅港區的11項政策擴大到整個洋浦經濟開發區,壓力測試穩步推進。

  5044.8億元!從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佈至今年5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較上個3年增長101.4%。

  …………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希望海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範的靚麗名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海南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自由貿易港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開放型生態型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

  以高水準開放帶動産業提質升級

  優質的進口商品吸引遊客駐足挑選,結算櫃檯前排起長隊。“4月離島免稅購物‘擔保即提’和‘即購即提’提貨方式落地後,日均銷售額度再次提升。”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軒説。

  手握政策“好牌”,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海南以高水準開放帶動産業提質升級。

  免稅産業佈局完善,釋放發展強勁動能。今年年初,萬寧王府井國際免稅港正式運營。至此,海南已有6家免稅經營主體、12家離島免稅店。2020年7月1日離島免稅新政策實施3年以來,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超1300億元。

  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充分發揮特許政策優勢,加速匯聚國際優質醫療資源。“目前已引進特許藥械超320種,2023年一季度特許藥械使用人次3177人次,同比增長48.2%。”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賈寧介紹。

  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宣佈今年秋天正式招生。“園區已有6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獲批並正式招生,2023年秋季學期在校生總人數預計突破2000人。”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副局長王臨平説。

  一方面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文章,一方面暢通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的渠道,海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地處泛北部灣中心地帶、毗鄰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洋浦港,內外貿航線已達42條。“洋浦港便利的運輸條件是我們落戶的重要考量。”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又華説,依託海南自貿港,“我們已成長為年加工能力超百萬噸的糧油企業”。

  現代航運物流擴容增量,海南國際定期貨運航線新增13條。7月1日,三亞機場國際航廈改擴建項目主體完工並投運,成為全島首個主體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的封關運作項目。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封關運作項目將於今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土建項目建設。

  致力於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總部基地和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海南2022年吸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員國新設外資企業196家,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5年來,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63.5%,總額超之前30年總和。

  穩步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

  建成後年發電量達10億千瓦時,可滿足52.6萬戶家庭一年生活所需;每台機組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8萬噸,相當於植樹750萬棵。在昌江核電站建設現場,“玲龍一號”項目正加緊施工。

  “未來‘玲龍一號’將成為一個多功能示範項目,不僅可以發電,還能給園區供氣、供暖、製冷、淡化海水。”海南核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建新介紹,截至目前,海南核電一期工程發電量累計超650億千瓦時,約佔同期海南省用電總量的1/3。

  低碳轉型不斷加快,海南發展優勢愈發凸顯: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7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10.5%,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約1.6倍;《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規定》施行;裝配式建築規模連續4年翻番……

  在位於臨高金牌港開發區的康莊住工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工廠,一片片普通鋼板經過切割、焊接、打磨、噴漆等工序,在流水線上“搖身”變成形狀各異的裝配式鋼結構。

  “園區大力扶持裝配式建築産業,幫我們敲開了東南亞市場的大門。”康莊住工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慧峰介紹,公司蒸壓加氣混凝土板已成功出口新加坡。

  2020年5月,海南明確將裝配式建築部件新增産能統籌佈局在臨高金牌港開發區。3年多時間裏,這個1992年成立、發展一度陷入停滯的老園區煥發了新生機:簽約進駐裝配式建築上下游企業19家,還有30多家排隊等著入園。

  不僅要爭做“雙碳”優等生,守護好碧海藍天,還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玫瑰盛放的時節,三亞亞龍灣玫瑰谷芳香陣陣。“未來,這些花瓣將被加工成玫瑰花茶銷往各地。”海南玫瑰谷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介紹。

  2009年,楊瑩從博後村村民手中流轉2755畝土地,利用當地光照強、熱量足的自然環境,發展玫瑰種植産業。14年間,楊瑩團隊種出1500個熱帶玫瑰品種,開創了海南的鮮切花産業。

  如今,玫瑰谷形成了一産農業種植、二産玫瑰衍生品研發銷售、三産旅遊觀光的獨特模式,研發出300多種衍生産品,每年吸引150萬遊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500多名村民就業。

  加快推動創新型産業集群集聚發展

  海南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溫度”“深度”“緯度”優勢突出。近年來,海南以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造南繁種業、深海科技、航太科技三大科技創新高地,培育三大未來産業。

  “南繁育種也育企。”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法規總監劉楓説,在合作共用機制和“揭榜挂帥”制度支援下,“我們從10人的初創團隊成長為有100多人的知名生物育種企業”。

  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不僅構建起“從基礎科研、成果轉化到企業孵化”的良性産業迴圈,還打通了“檢測前端、田間服務、實驗室管理、成果轉化、經營創收”種業全産業鏈條。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介紹,園區目前已引進中種集團、九聖禾等種業企業114家、涉農類企業939家。

  由陸向海。毗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南山港,萬噸級通用泊位投入使用,科考泊位等港口設施正加緊建設。自打造科考母港以來,南山港已服務700多個科考航次、40家科研單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內,海洋産業類企業累計註冊近千家。

  由海向空。文昌國際航太城商業航太發射場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安裝1號發射工位回轉平臺的挂座。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郭強説,預計2024年實現常態化發射,“我們推動‘出廠即發射’等流程優化和産業整合創新,努力提升商業航太産品和服務國際競爭力。”

  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吸引企業、科研院所集聚,打造水産種業的“南繁矽谷”;海口復興城網際網路資訊産業園、海南生態軟體園聚焦數字經濟,引進相關企業超萬家……截至目前,海南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500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列,專利授權量近5年年均增長50%。

  (本報記者尚丹、李洋、路暢、廖睿靈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