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場景“首秀”,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怎麼走?
(經濟觀察)多個場景“首秀”,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怎麼走?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夏賓)據報道,作為印度最大的俄羅斯原油買家,印度石油公司6月成為第一家以人民幣支付部分俄羅斯採購費用的國營煉油商。
這一消息折射出,各方對貨幣多元化的需求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包括上述事件在內,短短半個月時間裏,人民幣國際化消息不斷。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開放水準提升,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除國際貿易領域外,近期人民幣國際化還在其他多個場景“首秀”,帶來高效與便捷。
6月19日,香港交易所在香港證券市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雙櫃檯模式)及雙櫃檯莊家機制。雙櫃檯模式及莊家機制將有助推動人民幣計價證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結算。
據悉,雙櫃檯模式推出初期共有24隻證券由交易所指定為雙櫃檯證券,包括中銀國際、中金國際、中信里昂等9家機構獲得雙櫃檯莊家牌照,可于雙櫃檯模式推出後進行莊家活動或提供流通量活動。從首日成交額來看,首批24隻雙櫃檯證券人民幣櫃檯合計成交1.626億元人民幣。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雙櫃檯模式的推出是香港資本市場發展又一重要里程碑,不僅將為發行人和投資者提供更多交易選擇,也將豐富人民幣産品生態圈,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阿根廷政府則于當地時間6月30日使用特別提款權和人民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償付了27億美元到期外債。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幣償付外債。
阿根廷中央銀行日前還發佈公告,將人民幣納入阿根廷銀行系統允許存取的幣種,批准阿根廷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儲蓄賬戶。
阿根廷中央銀行行長米格爾·安赫爾·佩塞對媒體表示,中國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在雙邊貿易中直接使用本幣結算而不使用第三種貨幣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阿中兩國已經建立了成熟的貿易結算機制,這是一種優勢,對阿中兩國來説都是利好。
穩慎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正贏得更多“信任票”。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推進國際貨幣體系變革和全球經濟治理,可以在全球經濟、金融的治理中發揮重要穩定作用,更好地促進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促進全球經濟治理向更公平、更開放、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下一步怎麼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鵬瑞金融學教席教授芮萌認為,根據發展規律,貨幣國際化必須經歷“周邊化—區域化—全球化”三個發展階段,人民幣國際化仍有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具體而言,芮萌表示,首先要大力推動人民幣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計價和結算。其次,要加大向境外投資者提供人民幣資産的力度,保持人民幣資産對全球投資者的較高吸引力。
但芮萌提到,目前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度還比較低,可以率先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央行發行離岸人民幣央票力求常態化,一方面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完善離岸人民幣收益率曲線。
第三,要重點針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和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有望隨著雙方經貿往來加深穩步增長。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建議,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工具,不應該成為目標,人民幣國際化、金融開放應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不要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