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推動製造業提速換擋
原標題:“數實融合”推動製造業提速換擋
【財經論語】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體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製造業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當前,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正站在關鍵路口。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新一輪科技産業革命加快演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加速融合,不僅深刻改變産業形態邊界和企業組織形式,也在重塑製造業要素稟賦格局。在新一代資訊技術引領下,我國製造業亟待升級迭代,加速構建形成現代化的製造業體系。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要看到,我國製造業總體上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産業大而不強、寬而不深,重點産供鏈存在“卡點”“堵點”,企業競爭實力有待提升,産業生態有待優化。構建現代化製造業體系,強化創新驅動、提升産供鏈競爭力、實現安全可靠增強韌性,是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總體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要求,也是製造業實現提速換擋、提質增效繞不過去的一道“檻”。
當前,我國製造業處於“爬坡過坎”“將強未強”的關鍵時期,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要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主動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加快推進現代化製造業體系建設,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産業基礎。
聚集産業、企業和生態三方面關鍵領域,重在提升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在産業發展佈局方面,優化産業結構是構建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基礎。要推動製造業體系優化升級,改造優化傳統産業、鞏固提升優勢産業、加快發展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打造結構合理、協調發展、動能持續的製造業體系。在企業發展方面,企業是構建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主體,企業強,産業才能強。要瞄準世界500強,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大力支援發展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産供鏈掌控力和生態影響力的“鏈主”企業;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力爭在細分領域涌現更多“隱形冠軍”;支援大中小企業強化産供鏈合作,實現融通發展新格局。在生態發展方面,産業生態是構建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土壤”。要對標世界級産業集群,加快佈局推進重點産業集群建設,推動更多資源向製造業聚集、更多政策向製造業傾斜,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營造製造業穩定發展的環境;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統一大市場體系,優化製造業發展的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強化産業合作交流,積極參與經貿新規則制定,深度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體系。
聚集創新、安全和融合三方面核心要求,才能有效提升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競爭力和持續力。創新是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根本要求。要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力爭實現更多“0”到“1”的突破,確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目標導向,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進程;要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供更多關鍵共性技術;要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安全是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根本方向。要補齊短板,圍繞整合電路等卡脖子領域,鼓勵企業開展上下游聯合攻關,儘快實現産業化突破,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要著力鍛造長板,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動力電池、通信設備等領域打造一批“殺手锏”産品,豐富我國戰略競爭工具;要夯實基礎,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夯實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根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
融合是現代化製造業體系的根本路徑。要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産業數字化,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推動製造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努力提升製造業智慧化、數字化水準;推動數字産業化,做強做大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加快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強化研發設計服務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通過研發設計提升製造業産品的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和品牌化發展水準。
(作者:劉文強,係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