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製造業處處有智慧
“綠色鋼鐵”如何煉成?精密玩具如何製造?一滴醬油如何生成?
廣東製造業處處有智慧
安德里茨(佛山)智慧製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工作人員正進行散熱板組裝 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記者 王丹陽 李鋼 冷霜 陳曉楠
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工業第一大省。從原來的“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業不斷迭代升級。廣東如何推動傳統産業“脫胎換骨”?何以實現“製造業當家”?近日,記者走進佛山、珠海、湛江等地的工廠車間和建設一線,探尋了廣東高品質推進製造強省建設的秘密。
看品質:數智賦能製造業
板坯進入加熱爐在爐內待4小時,升溫至1200℃後用240公斤的高壓水流沖刷,並通過軋機反覆軋壓。此時,板坯長度增加一倍、厚度減薄一半,需再次進入軋機重復完成以上生産工序。待板坯快速降溫可以成卷後,生産完成,成品鋼材等待出廠。
這是位於湛江第一大島東海島的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2250熱軋産線上的火熱生産場景。作為“硬核”大産業,湛江鋼鐵實現數字化、智慧化製造,詮釋了現代化的“綠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數據顯示,2022年,湛江鋼鐵2250熱軋産線最高月産超過60萬噸,創造了國內熱軋産線月産最高紀錄。
“現在工作的重點是要做到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湛江鋼鐵熱軋廠廠長朱蔚林説,夢工廠的“夢”,就是向著世界最高效率的綠色碳鋼生産基地目標進發。
在傳統産業、老字號海天味業,數智化也為其插上了騰飛“翅膀”。2022年,海天味業總每人平均産值達350.19萬元(營收/總人數)。
全過程近500道檢測工序通過大數據完成;最高速度高達5.2萬瓶/小時的智慧快速包裝生産線,只需4-5人操作;包裝好的醬油,自動輸送到控溫控濕的智慧化立體彩倉存放……“不斷提升數智化水準,努力向‘燈塔工廠’看齊。”進入海天味業超過20年的數智化總工程師黃樹亮感慨道,“打醬油”的傳統産業也可成為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標桿,並將數智化成果向上下游産業鏈延展。
位於汕頭東北部的澄海,是中國玩具之都。在新技術、新理念的催生下,澄海玩具生産方式也已經大變樣。
模具精度達到0.005毫米;智慧倉日均處理數億顆積木零件,精準精確實現配料;自動化分包線採用視覺自動化生産為品牌客戶提供精準分包……作為一家以“精密製造”為核心業務的企業,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在玩具生産鏈條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該公司總經理杜克孝説:“深耕精密製造,公司把積木變成標準化産品,實現了自動化、資訊化和智慧化製造。”
作為製造業企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闖出一番新天地。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從消費領域到工業領域,格力都實現自主技術支撐,我最深的體會是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堅定自主創新。”
“技術從哪來?有人才,企業才能創造新技術。”董明珠舉例説,不同領域有不同的人才標桿,格力既有專業技師也有研發人員,每個人有不同的發展路徑。初中畢業的曹祥雲剛到格力時是搬運工,通過主動學習成為優秀的叉車司機,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著名的“叉車大王”。
“你想幹,就給你機會。企業只有搭建好平臺,人才才會不斷涌現。”董明珠表示,格力公司現有研發人員以及技術工人5萬人,其中最年輕的中層管理人員是1997年出生的。
講速度:規劃落地高效率
“不到一年時間,項目就建成投産了,‘中國速度’令人驚喜。”首次來到中國的蒸發器加熱板製造專家蘭德·朱哈尼興奮地説。
朱哈尼工作的安德里茨集團,總部位於奧地利,主要為水電、制漿造紙、金屬以及工業領域的分離技術等行業提供工廠、設備和服務,有超過30年的板式換熱器製造經驗。
安德里茨(佛山)智慧製造有限公司是安德里茨2021年在中國最新投資的工廠。該工廠總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過3.16億元人民幣。如今,這一集綠色環保、數字化于一體的生産車間已經投入生産,生産線工藝全面升級,效率和品質均有質的提升。
不過,安德里茨與中國的故事要從20年前説起。2002年,安德里茨(中國)有限公司落戶佛山,並建立多個生産基地。至今,安德里茨在中國“落地生根”,不僅把先進技術、生産流程、管理方法引入中國,也通過本土化改進適應本土市場,讓公司的業務不斷壯大、自主性不斷提高。
位於珠海鬥門的富山工業城也刷新著“中國速度”。去年7月底開工的富山工業城,“5天一層樓,38天一棟樓,95天完成整區封頂”,目前已建成162萬平方米珠海連片規模最大的5.0産業新空間。
何為5.0産業新空間?5.0産業新空間是指適應新形勢、賦能新技術、承載新産業,契合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新型載體,具備“低租金、高標準、規模化、配套全、運營優”五大特點。簡單理解,即“拎包入住”且“性價比高”。
在這樣的政策支援下,大量企業被吸引進入這片“智造産業森林”。“以‘新一代電子資訊、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三大産業方向。”富山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洋介紹,園區現有工業企業約500家,其中,規上企業130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0家,“三大産業”約佔園區總産值七成以上。
據了解,未來3年,富山工業城將導入不少於5家龍頭企業,形成80家-100家重點企業集聚的産業生態圈,總投資超過150億元,年産值達到400億元,帶動就業3.5萬-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