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樹 引回“金鳳凰”(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②)
核心閱讀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各地著力優化環境、完善政策,不斷提升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匯聚更多資金、技術要素,帶動形成農村創業創新熱潮,不斷拓展農村就業空間和農民增收渠道。
人才下鄉,技術有準頭、種糧有賺頭、未來有盼頭
中原糧倉麥苗青青,澆上返青“頭一水”。2月10日一大早,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河陽街道高粱家庭農場,周高粱開著拖拉機拉著新買的噴灌機下田澆麥。“苗情真不賴,一二類壯苗比例挺高,肥水跟得上,今年夏糧管保又是好收成!”周高粱説。
説起春管農事,周高粱聲音洪亮。這位臉龐黝黑、手指粗長的農家漢子,是一名大學生。“畢業時想返鄉創業,種了一輩子地的父親勸俺三思,怕吃不了苦。”周高粱坦言,返鄉創業不是“拍腦袋”,自己也經過“深思熟慮”。
進村入戶問鄉親,到農業企業學技術,周高粱調查發現,以前田間道路不暢,大型農機下不了地,現在隨著高標準農田等項目落地,地平整、路成網、渠相連。他還從區裏了解到返鄉創業有各項惠農扶持政策,“購買農機能拿補貼,機械化種田肯定大有賺頭,農機服務還能幫助鄉鄰,一舉兩得。”
打定主意,周高粱毅然回鄉,跟著父親流轉了800多畝地種糧食。周高粱自學農機操作和維護,帶動鄉親們機械化種田。他先後購置了拖拉機、收割機、無人機等30多臺(套)各類農機設備,累計投入超過百萬元。如今靠著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種植,高粱家庭農場年産值超過200萬元。
大農機帶動種糧增産增效。周高粱介紹,拿打農藥來説,人工打藥,一人一天頂多10畝地,而無人機一天能作業幾百畝,節水減藥,一畝地還能省好幾十塊錢。靠著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高粱家庭農場種的糧食成了麵粉廠的“香餑餑”。看著産量高、效益好,越來越多的鄉親主動到府,周高粱成了鄉親們的“田保姆”,農機服務輻射周邊四五個村子。
技術有準頭、種糧有賺頭、未來有盼頭。“年輕人像莊稼一樣,向下紮根泥土、吸取營養成長,一定能收穫糧食滿倉。”周高粱積極參與鄉村人才培訓,入選區委組織部評定的鄉土實用人才庫,還被評為區裏的“十佳致富帶頭人”。説起今年的新打算,周高粱説,必須抓緊學新技術,推廣品種優質化,進一步提高畝均效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撐。”洛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偉説,市裏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規劃,紮實開展農業科技人才引育、高素質農民培育等行動,先後建成創新平臺12個、省級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6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5400余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農業農村部鄉村産業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萬人。下一步,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深入,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顯身手,將帶動農村就業空間和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
改善鄉村創業創新環境,讓各類人才“引回來”“留得住”
2月9日,江西省永新縣高市鄉青年人才創業黨支部會議室裏,文亮來率先提出用工需求:“眼下基地著手整枝埋肥,每天要保證15名用工,2月底前完成,不耽誤開花授粉挂果。”
今年是文亮來返鄉發展井岡蜜柚的第十個年頭。原先,文亮來與朋友在深圳開了一家小工廠。後來,高市鄉招商引才團向他推介了井岡蜜柚産業。“井岡蜜柚是有名的特産,當地有政策優惠,我也一直想回家鄉創業試試看。”文亮來的吉安慶豐農業有限公司在高市鄉“落戶”,種下了8萬多株蜜柚苗。
“這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回顧返鄉創業路,文亮來打開話匣子:2013年冬天,基地遭遇低溫天氣,柚苗凍壞一大半,損失達150余萬元;沒有做整體規劃,沒有跟上市場需求變化,陷入銷售難……起步階段,産業發展屢遭挫,文亮來一度想要放棄。
“做農業要看到回報,就要堅持。你接著幹,問題來了我們一起來解決。”縣裏幹部的傾心幫扶,讓文亮來堅定了信心:科技特派員專人對接服務,爭取配套資金和項目,小到用工用地、矛盾調節、政策扶持,大到品種建議、發展方向、整體規劃,相關部門都給予幫扶。
在政府的幫助下,文亮來的果園不斷“升級”:新建1000立方米冷庫用於蜜柚儲存,為錯峰銷售打下基礎;搭建小火車運輸設備,節省了人力;引進智慧測糖分揀設備,根據果子大小分揀蜜柚,測量糖度、識別壞果,保證蜜柚品質。多措並舉,果園近兩年産值達1400多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文亮來帶動下,周邊村莊戶戶有柚園、家家有收入,綠了山頭、甜了心頭。文亮來免費為村民提供果苗和技術,統一按市場價回收果子,每年入股分紅達600多萬元,吸納老年人到果園務工,年均發放務工工資260萬元。
近年來,永新縣創新引才機制,在外優秀企業家、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返鄉下鄉創新創業的,在資金、技術和場地上給予全面支援。目前,全縣共吸引返鄉創業人才1000余人,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42家、家庭農場186家,吸納村民社員2.7萬多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創新。”文亮來説,接下來將依託蜜柚産業發展鄉村旅遊,打造集生態種養、戶外拓展、鄉村民宿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種植基地向深度體驗遊轉型,帶動更多村民增産增收。
農村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各地改善鄉村創業創新環境,讓各類人才“引回來”“留得住”。農業農村部人事司有關負責人説,健全人才興農強農的政策體系,對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激勵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創業扶持力度,在進修培訓、項目審批、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實施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向到鄉回鄉返鄉入鄉的産業帶頭人傾斜,加強系統培育和綜合扶持。
産業興、人氣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山東省金鄉縣卜集鎮,張金鵬的電商分銷基地內,蒜頭成堆、蒜香瀰漫,鄉親們麻利地剪稈裝袋、稱重發貨。“還是年輕人辦法多,網上賣大蒜,家門口有了新活計,俺一天能掙150元。”59歲的劉翠蘭邊打工邊學技術,幹勁十足。
金鄉縣有“中國大蒜之鄉”之稱,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年均産量80萬噸,産品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金鄉大蒜”的品牌價值已超218億元。近年來,金鄉縣返鄉打“蒜”盤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張金鵬是全縣第一批通過電商銷售大蒜的創業者。
“家鄉的大蒜名聲在外,發展農産品電商我充滿信心!”張金鵬牽頭搞起大蒜電商,隨著交易量不斷上升,加工區從小院搬進2000平方米的倉庫,帶動130多名鄉親一起發展。
隨著規模擴大,張金鵬遇到了創業路上的難題。“俺們這網點少、運輸成本高。5斤裝的大蒜,每單快遞費要3.3元,比周邊地區高出幾毛錢。”張金鵬説,每天訂單過萬,高成本就會失去競爭優勢。
卜集鎮組織村黨支部、電商企業、快遞企業召開座談會,建成鎮級農産品電商産業園,鎮級快遞集散中心,31個行政村每村建成一處快遞服務網點,村級直投率達到100%。
如今,張金鵬開設網店4年,年銷售額最高達2億元左右。談及未來,張金鵬胸有成竹:“讓科技為農業賦能增效,繼續深耕鄉村産業,吸引和帶動有志青年回到農村,幫助農民致富。”
金鄉縣人才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亞鵬介紹,縣裏依託“蒜小寶”人才驛站、青創服務站等平臺,用好引才育才政策,在創業補貼、金融信貸、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返鄉創業人才重點支援,進一步激發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創新熱情。
打好“鄉情牌”“鄉愁牌”,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奔赴鄉村一線助農興農。山東省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夥人”招募工作,通過合夥人帶動,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泗水出臺《關於扶持鄉村振興合夥人的若干措施》,提供土地、稅收、金融、培訓、職稱評定等一系列支撐政策。“政策給力,我一眼就看中了這裡的綠水青山!”在北京打拼多年的王大強,通過招募來到泗水創業,參與打造研學基地,農耕文化、田園文化、非遺傳統文化體驗吸引來不少遊客,鄉親們家門口辦起農家樂,吃上“旅遊飯”。
“讓鄉村人氣旺起來,創業帶就業,就業促增收。”農業農村部鄉村産業發展司有關負責人説,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提升農村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示範創建工作,以園區(基地)為載體,為農村創業搭建高品質服務平臺。開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推介活動,營造農村創業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