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易綱:中國通脹前景較為穩定,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

2022-06-28 09:26:00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字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金融支援綠色轉型、綠色資訊披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貨幣政策等問題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記者:綠色轉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金融體系可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近年來,人民銀行推出了哪些措施,鼓勵金融機構支援綠色轉型?

  易綱:央行可以在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和積極作用,對此國際社會已有共識。

  就貨幣政策而言,央行首要和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價格穩定。話雖如此,一些央行仍有政策空間,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綠色轉型。

  為促進綠色轉型,人民銀行做了很多工作。人民銀行于2018年將優質綠色債券和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範圍,並在去年推出了碳減排支援工具和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個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均為1.75%,支援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低成本融資。

  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銀行通過兩個工具向相關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資金2100多億元,帶動減少碳排放超6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中國年碳排放量的0.6%。

  此外,去年5月,人民銀行修訂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將金融機構發放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業務納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以鼓勵金融機構為綠色轉型提供支援。

  上述機制有助於綠色融資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3月,中國綠色貸款餘額已超過18萬億元,增長迅速。中國境內綠色債券餘額約1.3萬億元,在全球位居前列。

  總之,央行可以在綠色轉型中發揮作用,提高全社會對綠色轉型益處的認識至關重要。

  記者:人民銀行在完善綠色資訊披露、防止造假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易綱:資訊披露十分重要,是促進綠色轉型的關鍵。為公平高效地實施綠色貨幣政策工具,在實踐中需注意防範“洗綠”、低成本資金套利、綠色項目造假等各類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在設計和實施支援綠色轉型的貨幣政策工具的全過程中,均要做到資訊公開透明、監管嚴格到位。例如,碳減排支援工具要求金融機構按季度公開披露其發放的碳減排貸款金額、利率、支援項目數,以及貸款帶動的碳減排數量等資訊,人民銀行將會同其他部門和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披露資訊進行核實,公眾知悉並對此進行監督也十分重要。

  為推動管理氣候風險,人民銀行去年開展了首次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從測試情況看,碳排放資訊披露不充分仍是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促進氣候資訊披露,人民銀行去年發佈了《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指南》,對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的形式、頻次、應披露的定性及定量資訊等方面提出要求,並已指導200余家金融機構試編制環境資訊披露報告,包括環境風險的識別、評估、管理、控制流程,經第三方專業機構核實驗證的發放碳減排貸款的情況及其帶動的碳減排規模等資訊,未來將適時推廣到全國。

  記者:人民銀行一直通過多邊和雙邊平臺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在推動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方面,人民銀行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易綱:在國際領域,人民銀行與各方一道,積極引導市場資金支援氣候變化應對。

  一是聯席牽頭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2021年初,G20恢復設立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任聯合主席,牽頭制定完成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成為國際層面引導市場資金支援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指引。今年,我們的重點是推動制定轉型金融框架,引導市場資金支援高排放行業穩妥有序地實現低碳轉型。

  二是與歐方推進綠色金融分類標準趨同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年起,人民銀行與歐委會開展中歐綠色分類標準比對,並於2021年11月發佈《共同分類目錄》,提出了中歐各自綠色金融分類標準共同認可、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顯著貢獻的55項經濟活動清單。今年6月3日,人民銀行和歐委會發佈了《共同分類目錄》的更新版,增補了17項經濟活動。中歐率先推動雙方綠色分類標準可比、互通,有利於引導跨境綠色資金流動。目前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已發行了《共同分類目錄》貼標綠色債券,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發佈的綠色金融分類目錄也參考了《共同分類目錄》。

  三是以綠色金融打造綠色“一帶一路”。2019年人民銀行指導發起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GIP對綠色投資提出七條原則。截至2022年5月,GIP成員規模擴大到41家簽署機構以及14家支援機構。

  此外,人民銀行還同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路(NGFS)、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等開展多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完善綠色金融監管標準。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通過多雙邊平臺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更好地服務我自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記者:近期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人民幣出現一定貶值。當前貨幣政策的取向如何?將在支援全國經濟復蘇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易綱: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是與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以實現就業最大化目標。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市場利率水準穩中有降。自然利率水準主要由資本邊際産出率和人口長期發展趨勢所決定。

  中國利率形成機制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利率約1-2%,銀行貸款利率約4-5%,同時債券和股票市場較為有效地運作。考慮到通脹水準,可以看出實際利率水準是相當低的,金融市場得以有效配置資源。

  我國實行的是靈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率制度。與20年前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約25%,對一籃子貨幣的名義匯率升值約30%,實際匯率升值幅度更高。

  中國的通脹前景較為穩定,CPI同比增長2.1%,PPI同比增長6.4%。保持物價穩定和就業最大化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外部衝擊等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以支援經濟復蘇。同時,我們也會強調用好支援中小企業和綠色轉型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