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短視頻、做家教、兼職翻譯……搞副業小心被割韭菜
副業搞成“負”業,真焦慮
拍短視頻、做家教、兼職翻譯、開網約車……疫情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計劃或正開展一門副業。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年輕人通過合理規劃在副業上嘗到甜頭,更多的則是因一時衝動,讓副業變成“負”業。
發展副業,有人歡喜有人憂
27歲的林澤皓在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一家國企廣告公司工作。面對不定期的加班和不算豐厚的工資,她選擇發展副業——拍攝短視頻。一到休息時間或者恰逢不加班的節假日,林澤皓便和男朋友研究短視頻平臺的熱門視頻和拍攝手法,最終選擇定位“情侶劇情類”題材。
通過前期“試水”,林澤皓的賬號收穫不少粉絲。為吸引更多流量,林澤皓選擇每天更新。“當時下班再累,也會跟男朋友商量拍攝的腳本,趕在一天結束之前將視頻發出。”
半年的堅持,讓林澤皓收穫近100萬粉絲,她也辭去本職工作,專心做短視頻。
相比林澤皓在副業上的成功,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更多年輕人正因發展副業而陷入焦慮。
余小姐是上海某資訊科技公司員工,也兼職做某社群團購商的店長。她表示,每個月的收入會因為訂單量有所浮動,大概在3000元到6000元之間,訂單量大的月份收入會超過主業。
雖然工作都是線上操作,時間比較自由,但余小姐有自己的煩惱,例如每天在朋友圈頻繁發佈産品讓部分好友覺得厭煩,兼職公司不定期的線上培訓活動佔用本職工作時間等。
“幹這個雖然收入還算可觀,但總感覺影響工作和人際交往,現在就是處於一個想放棄又不甘心的狀態。”余小姐説。
和余小姐抱有同樣心態的年輕人不在少數。90後女生張丹在廣州經營一家線下服裝店,每天兼職開網約車。“線下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多打一份工賺點租金。”張丹坦言,主業已經消耗掉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副業時經常感到喪失耐心。
小心被副業“割了韭菜”
招聘網站前程無憂2021年發佈的職場人副業調查顯示,擁有副業的職場人中,有一半其副業收入不到主業的20%,僅有約6%的受訪者表示副業收入高於主業收入。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年輕人不僅沒有在副業上賺到錢,反倒“花錢買教訓”。
現供職于廣東某銀行的周靜就有被副業培訓廣告坑過的經歷。她表示去年在網路上看到“配音培訓班”的廣告,稱會對學員進行專業配音培訓,學成後聯絡專業平臺派單。
“交了599元培訓費後才發現課程很水,而且後期也沒有給資源,作為業餘人士基本上接不到專業平臺的單子,只能當錢打水漂了。”周靜説。
“三個月學會配音”“六個月學會Python”“零基礎小白也可以變身剪輯大師”……如今的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上充斥著諸如“配音”“編程”“剪輯”等速成班,打出“低門檻”“高回報”的誘人旗號招攬學員。
一些急於求成的年輕人對這些廣告不加甄別,就頭腦一熱“入了坑”。前期投入數千元,結果只學到了皮毛,根本不能達到行業的準入門檻。
此外,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網路平臺也在無形中製造副業焦慮。例如,在某熱門社交平臺搜索“副業”,會出現帶有“你身邊的年輕人都在從事副業”“年輕人,是該想想你的副業了”等字眼的推文,副業被包裝成職業“剛需”,激起不少年輕人的焦慮。
在某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鄧陽正飽受副業焦慮困擾。他表示,近幾年身邊部分同事被裁,自己的失業壓力倍增。網上不少文章都在分析副業的必要性,他也在考慮要不要多條出路。
“我知道網路上所謂的‘賺快錢’的副業並不靠譜,但實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副業,真害怕有一天主業也沒了。”鄧陽説。
副業焦慮,與副業無關
一些人意識到本職工作的不穩定,試圖從事副業緩解焦慮;一些人想要通過副業增加更多收入;也有一些人想要通過副業拓展更多技能……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表示,無論何種原因,年輕人從事副業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好,值得鼓勵,但切忌急於求成,盲目跟風。
第一,要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李鋒亮説,現代社會知識與技術更新快,一方面一項工作需要職場人不斷學習才能勝任,另一方面花費更多精力投入本職工作才有可能保持競爭優勢。“開展副業的前提是在完成主業的基礎上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不要看見人家都在搞副業,自己也跟風,做好當下的主業才能為發展副業提供支撐。”
第二,開拓副業需制定清晰的計劃和目標。林澤皓建議,一旦決定開拓副業,不僅要確定自己適合從事的領域,也要充分考慮其市場前景。她表示,近幾年短視頻行業十分火熱,身邊不少年輕人嘗試通過拍攝短視頻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但是大部分對短視頻運作流程不熟悉,也不清晰拍攝視頻的主題和定位人群。“看著某類視頻火,也跟風去拍,殊不知大家都在拍,市場早已飽和,最終發出去的視頻根本吸引不了流量。”
第三,副業的發展最好和主業相關,立足自身所能。李鋒亮表示,最好的副業是能夠有效利用自己主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副業中積累的知識、技能與經驗有助於促進主業進步。
“不管是主業還是副業,都需要認真付出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收穫。”李鋒亮説。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11期
半月談記者:陸浩(參與采寫:吳依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