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壓而上 穩中見韌——從首季成績單看中國經濟韌性與潛力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介紹2022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翻開中國經濟一季度成績單,“穩”成為關鍵詞。
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從增長看,經濟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4.8%,增速高於上年四季度0.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
從就業看,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就業總體穩定的格局沒有改變。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從物價看,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
從國際收支看,貨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貿易逆差縮小,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經濟實現4.8%的增速,消費價格指數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仍然保持穩健,殊為不易。”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今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對經濟穩增長帶來了不小挑戰。特別是3月份以來,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宏觀政策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穩定經濟大盤,促進經濟總體運作在合理區間。承壓而上,體現出中國經濟具有很強韌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説。
面對新的下行壓力,“穩”尤為可貴。更加可貴的是,“進”的力量也在積蓄。
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新産業不斷成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在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增長8.8%,新模式新業態持續壯大;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了140.8%,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3%,綠色轉型穩步推進;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製造業佔比繼續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從首季數據看經濟韌性,從市場主體感知經濟活力。
在格力電器(贛州)智慧製造基地項目建設現場,一期規劃已全面開工,工人們正在吊裝鋼結構和地面施工,第一條生産線已進場安裝調試,預計今年7月建成投産。
作為集專業研發、設計、生産、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贛州市同興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瞄準智慧穿戴等領域的新商機。“如果説前些年發展靠市場紅利,這一年則是危中尋機。”公司副總經理溫中家説。
“申請後的第二天,我們就到賬了594.8萬元的退稅款。我們將享受到的稅收優惠資金全部投入到人才引進和高端生産線的設備升級上。”承德蘇墾銀河連桿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紅告訴記者,留抵退稅讓企業實實在在獲益。升級後的新生産線將帶動整條産業鏈的發展。
今年以來,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金融加大助力實體力度,所有政策接連落地,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尤其3月以來,從國常會到經濟形勢座談會,我國加大了對經濟研判的力度,也釋放出宏觀政策適時加力的信號。
“雖然一季度經濟運作整體平穩,但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影響,主要宏觀指標3月增速放緩或負增長,反映出經濟回升動能減弱,下行壓力不容忽視。”溫彬表示,要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穩定和擴大總需求,確保二季度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從數據看趨勢,從趨勢看大勢。
“當前經濟運作出現了一些積極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宏觀經濟政策更加積極,既定的政策加快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中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較快落實,貨幣政策也在釋放市場需要的流動性。
“我認為中國經濟能有效應對內外衝擊,並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梁國勇説,中國經濟韌性和應對挑戰能力較強,在製造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外貿出口等方面有較強綜合優勢,這是經濟韌性的主要來源;經濟政策空間較大,這是應對挑戰的主要手段。
富達國際股票研究總監李晶指出,觀察微觀經濟數據可以看到,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在3月出現了企穩跡象,綠色貸款、小微貸款、基建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成為銀行信貸投放的發力重點;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地方專項債的密集發行也為基建投資的提速打好了基礎。
“從下階段走勢看,雖然短期經濟運作存在一定壓力,但從全年來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仍有不少有利條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
消費方面,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將促進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同時,積極推動擴大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加快農村消費市場提質擴容,也都會有利於消費持續增長。
投資方面,隨著我國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力度不斷加大,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新興行業創新發展勢頭增強,將有利於帶動産業投資增長。同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也有利於投資擴大。
外需方面,世界經濟仍在復蘇,對我國出口産品需求仍會增加。我國出口企業適應外部需求變化的能力比較強,同時共建“一帶一路”成效不斷顯現,都有利於進出口增長。
“總的看,我國産業體系全,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廣,經濟治理能力強,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付淩暉説。(記者 孫韶華 班娟娟 余賢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