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前兩個月經濟運作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恢復好于預期

2022-03-16 11:2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3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發佈並解讀中國經濟開年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經濟整體表現如何?怎樣看當下的熱點問題?未來趨勢怎樣?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經濟呈現出了陣陣暖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前兩個月,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生産需求較快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繼續成長,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

  “增長”和“加快”是主旋律

  “1至2月份國民經濟恢復好于預期。”付淩暉告訴記者,在宏觀政策發力和市場主體努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經濟恢復的勢頭向好,為今年一季度開好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工業、投資和消費的數據看,“增長”和“加快”是主旋律;從物價、就業和國際收支的數據看,“穩定”和“平衡”是關鍵詞,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比上年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63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4%,低於5.5%以內的預期目標。2月末外匯儲備32138億美元,繼續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創新驅動態勢明顯,高技術産業發展向好,智慧低碳産品增勢良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類消費增勢較好。1至2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産量同比分別增長150.5%、29.6%、26.4%。新業態新模式增長較快。1至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2%。

  高水準開放繼續顯效,進出口較快增長,不僅保障了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而且有力拉動了世界經濟復蘇。民生保障不斷加強,民生投入持續加大。1-2月份,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的投資分別增長19.8%和29.3%,明顯快於全部投資。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近期多地出現散發疫情,疫情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恢復?

  付淩暉指出,部分地區疫情形勢有所趨緊,客觀上會對當地經濟恢復造成一定影響。但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從近兩年我國疫情防控總體經驗和情況來看,我們在疫情防控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也能夠有效阻斷疫情傳播,對經濟的影響會逐步得到控制。當然,疫情的變化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下階段對經濟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比較明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有很多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當前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局勢動蕩不安,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在加大,國內經濟恢復仍不均衡,行業企業地區有所分化,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仍在加大,小微企業經營困難仍比較突出,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後期走勢仍待觀察。”付淩暉強調,下一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平穩發展態勢將得到延續

  目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在加大。從國內來看,經濟仍然處在恢復之中,不均衡的情況還存在。

  “總的來看,一季度經濟運作保持平穩發展的態勢仍然能夠得到延續。”付淩暉表示,儘管面臨困難和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加大穩增長力度,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工業增長,都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一季度保持良好的經濟運作還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對於俄烏地緣政治衝突的影響,付淩暉分析指出,俄羅斯、烏克蘭在對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佔比較小,直接影響有限。但由於地緣政治的變化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比較明顯,國內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可能會增加。

  “儘管面臨這些問題,我們在保障國內能源供給方面還有很多有利條件。”付淩暉告訴記者,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力度持續加大,國內能源供給穩步增加。今年1至2月份原煤産量同比增長10.3%,發電量增長4%,比去年12月份均明顯改善。這些都有利於經濟穩定運作。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6日 02版)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