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脹蔓延 各經濟體如何迎接挑戰?
為應對新冠疫情,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導致全球債務持續升高,發達國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零利率也使通脹開始抬頭,並迅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在此情形下,不同經濟體應如何面對風險,迎接挑戰?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5日繼續召開,與會首席經濟學家們就全球通脹、債務和經濟風險的影響及應對展開深入探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表示,當前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十分明顯。2021年全球復蘇仍在繼續,但遇到越來越多逆勢,存在明顯斷層。一方面,一些國家復蘇相當快;另一方面,一些國家正在面臨高通脹的風險。
吉塔以美國為例,指出美國通脹10月份又進一步上漲,通脹在美國已經不限于某些領域,而是非常廣泛的現象。但美國經濟復蘇非常強勁,基本上接近疫情前的水準。她預計在接下來幾年美國通脹將慢慢下降。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表示,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廣義貨幣M2有10%以上的增長,遠高於正常增長水準,這是由財政刺激政策和美聯儲的國債購買計劃導致的。
彭文生直言,“在我看來,美國的通脹估計會在2023年之前都保持較高的水準,這對美國以及對全球經濟來講都是很大的挑戰。”
與之不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埃裏克·博格洛夫則對新興經濟體的通脹情況感到擔憂。“發達國家的情況確實對整個世界會有重要影響,但很多時候人們沒有意識到,新興世界現在增長的幅度預計會低於發達國家的經濟增幅,這是很多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而且新興世界有可能在近期不能回到疫情前的增長水準。”
這與吉塔的觀點不謀而合。“經濟復蘇的速率在各地有著很大差異。美國經濟復蘇非常強勁,從中長期看美國通脹不會産生太大問題。但對於很多新興經濟體來説,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掙扎,一些國家GDP還沒有完全恢復,通脹卻超過了預期。”她説。
吉塔進一步指出,每個國家國情不同,在通脹方面也不一樣,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必須要依照每個國傢具體情況而制定,同時要保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她提醒,當前復蘇態勢還不是特別穩定,要保持相對寬鬆的財政政策。此外,各國央行也需要在政策方面保持溝通,以防市場恐慌。
全球通脹對中國有何影響?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指出,隨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改變對“通脹暫時性”的看法,一些人開始預期美聯儲量寬收縮的時間可能會縮短,提高利率的時間有可能往前提,這給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整構成一定的外部壓力,但是這不應該成為阻力。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強調,需要向市場提供充裕的流動性。關鍵是怎麼理解充裕的流動性,如果貸款條件越收越緊,經濟活力必然下降,社會融資總規模肯定下降,因此有必要去調整。”陳興動説。
在陳興動看來,中國經濟明年有必要重提穩增長、保增長,恢復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在宏觀政策調控方面,他提醒,政策出來以後一定要對其進行評估,有時候每個單項政策都是正確的,但是結合在一起,對經濟增長造成了壓力。此外,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加強和市場的溝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