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盲盒市場監管不能留“盲區”(來信與訪談)

2021-07-12 08:2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盲盒就是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費者事先不知道盒子裏裝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夠抽到自己心儀的商品。當抽盲盒成為一種風潮,一些假冒偽劣、過期庫存商品乃至違法違禁物品也隨之冒出。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近年來,消費市場興起一股“盲盒熱”。從玩具盲盒、文具盲盒到美粧盲盒、圖書盲盒,甚至還出現了機票盲盒、寵物盲盒等,商家不斷變換花樣,吸引消費者。然而,在火爆的盲盒消費背後,存在不少隱憂:有的商家以次充好,銷售不合格産品;有的誘惑未成年人購買,使其沉迷其中;還有的甚至違法違規經營,銷售違禁品。

  日前,本報收到許多讀者來信,反映盲盒銷售中存在的問題、風險等,呼籲有關部門及早重視,強化監管。

  拆盲盒就像買彩票,一些消費者為追求刺激體驗導致購買成癮

  線上線下,銷售盲盒的場所有很多。記者在某電商網站以“盲盒”為關鍵詞檢索,搜索到相關商品資訊4400余條,銷售量最高的玩具盲盒多達上萬個。線上下,玩具盲盒也十分常見。

  玩具盲盒款式多樣,以人物玩偶最為常見,有些使用了知名動漫、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有些則是卡通版的神話傳説、歷史人物。盲盒往往成系列推出,同一系列包含的商品通常有10多種,在造型、圖案等方面有一定差別。其他品類盲盒所售商品雖然不同,不過玩法大致一樣。

  盲盒並不能按消費者喜好直接購買,而是要“憑手氣”。“光看盒子不知道裏面的玩偶是什麼款式,能否買到自己喜歡的,得看運氣。這種類似買彩票一樣的刺激體驗,正是開盲盒的一種樂趣。”許先生是盲盒愛好者,他表示,購買盲盒的興奮點就在於不確定性、刺激感以及收集的樂趣,這是盲盒愛好者普遍追求的消費體驗。而盲盒經營者為了迎合消費者這種心理,通過增加産品收集難度吸引消費者,“比如,每個系列的盲盒,除常規款外,都有一款概率很小的隱藏款、限量款等”。

  “抽到稀有的隱藏款、限量款,會覺得特別幸運、有面子。”湖北武漢市讀者高雅説,“有時並不想買,但看到別人抽中了限量款,就忍不住想再試試。”據媒體報道,有的消費者為抽中限量版玩偶,一次性購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就達3萬多元。

  上海市讀者余元坤從去年開始收整合套的玩具盲盒。他説:“盲盒單價並不便宜,通常要幾十元,單次購買可能還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但盲盒的玩法類似博彩,總想買到自己心儀的款式,於是總想‘再試一次’。前幾天我算了算,這一年多下來,花在購買盲盒上的錢累計有近萬元,自己都嚇了一跳。”

  不只是成年人沉迷于盲盒中不能自拔,在一些地方,盲盒在未成年人中也逐漸流行起來。據遼寧省瀋陽市讀者張愛霞反映,她的孩子三天兩頭就會購買一種文具盲袋,“我見女兒一直往家裏帶文具,還以為是買來備用的。後來發現她越買越多,一問才知道,這些文具都是盲盒裏的,買來也不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湊齊一整套”。

  記者走訪了一些學校周邊的文具店、小賣部等,發現有些商家在銷售不同品牌的文具盲盒、文具盲袋等。據店主介紹,一隻文具盲袋單價在8元到10元左右,裏面有中性筆、橡皮、尺子等多種文具,文具上有鮮艷可愛的卡通形象,“孩子為了集齊整系列卡通形象,大多都會重復購買”。

  浙江省寧波市消保委5月份曾發佈消費警示,表示接到多起與文具盲盒相關的諮詢及投訴,有學生為抽取隱藏款文具,連續購買了總價2000余元的文具盲盒。寧波消保委提醒,應警惕文具盲盒引發孩子購買成癮。

  商家利用資訊不對稱銷售劣質産品,甚至通過盲盒銷售違禁品

  開盒後消費者才能知道買到了什麼,這種刺激感是盲盒最大的賣點,但也正因如此,消費者對盲盒內物品的資訊往往了解不多。部分不法商家利用這種資訊不對稱,誇大商品價值,或者銷售劣質産品。

  李女士是某視頻網站的活躍用戶,製作過多期盲盒開箱視頻。她表示,一些市面上比較成熟的盲盒品牌,也出現過貨不對版、産品有瑕疵等問題,“我自己就買到過已下架的舊貨,有些商品還存在品質問題”。

  有消費者曾參加過一場圖書盲盒網售活動,每只盲盒售價約40元,其中包含兩本書以及若干文創産品等。打開盲盒他卻發現,兩本書中竟然有一本是20年前出版的舊書,封面、封底都有明顯折痕,文創産品也是粗製濫造。這名消費者表示:“消費者購買盲盒,都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這次商品品質明顯有問題,我懷疑盲盒只是個幌子,商家真正目的是為了清理庫存。”

  有些商家還通過盲盒銷售品質不合格産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海市浦東新區消保委曾委託專業檢測機構對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産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存在安全隱患,存在造成兒童呼吸道堵塞進而導致窒息的安全風險。

  近段時間,快遞盲盒逐漸流行起來,消費者只需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購買一些無人認領或者退回商家後被丟棄的快遞包裹。據一名網店客服介紹,這些快遞盲盒都是從快遞公司處收購回來的,消費者只需花20多元就可以買到30到40個包裹,包裹一般按照大小、重量分類,但連銷售商家也不知道包裹中到底是什麼商品。

  此外,還有一些商家假借盲盒,銷售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商品。一些商家推出所謂的寵物盲盒,通過普通快遞寄送狗、貓等活體動物,一些動物在寄送途中奄奄一息甚至死亡。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活體動物屬於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的物品,即便是走專門的活體動物托運渠道,也需要提供免疫注射證明、動物檢疫證書等。但有些寵物盲盒銷售商家證照全無,運輸更是走普通快遞流程,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

  對盲盒銷售應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舉措,消費者也要理性消費

  山西陽泉市讀者馮寬表示,盲盒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舉措,應當通過嚴格的監管和行業自律,將盲盒消費引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許多讀者談到,要清理盲盒銷售中存在的各種亂象,法治手段不可或缺。遼寧盤錦市讀者謝祥龍説:“經營活動的創新,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比如用普通快遞寄遞‘寵物盲盒’,看著新鮮,但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堅決予以整頓。”

  也有讀者認為,在堅守法律底線的同時,也要及時完善和細化監管規則,避免出現“監管盲區”。“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需要相關部門根據新型商業模式的特點,不斷完善監管規則,避免出現無規可循的盲區。”安徽宣城市讀者鄒笑説。

  “不確定性”是盲盒的主要賣點,卻也是消費者面對的主要風險。一部分不良商家正是以“保持神秘、享受驚喜”為藉口,隱匿生産廠家、生産日期等關鍵資訊,銷售不合格産品,逃避責任。專家認為,盲盒消費要實現健康發展,必須實現經營活動的公開透明,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沒有透明度,就沒有盲盒消費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俊海教授認為,應通過有效監管,督促商家提高經營透明度、誠信度,解決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對此,一些地方已經採取了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日前發佈《關於電商“盲盒”合規經營及理性消費告知書》,明確“網路交易平臺、平臺內經營者不得作出虛假、誇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確保盲盒內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概率、分佈方式等關鍵資訊真實透明。倡導‘盲盒’産品生産、經營者向消費者明示産品抽中獲得隱藏款或限量版産品的中獎概率”。還有一些地方已經開展專項行動,依法從嚴查處各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的“三無”盲盒産品。

  針對部分盲盒經營者過度行銷的情況,河南焦作市讀者蔡一鳴建議商家加強自律,多從提高産品品質上下功夫,“歸根結底,盲盒是一種商品,最終要靠品質取勝。一味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過度行銷、饑餓行銷,消費者早晚會心生厭倦。對一個品牌來説,這並非長久之計”。

  余元坤回憶一年多來購買盲盒的經歷,希望廣大消費者保持理性,量力而行,“買盲盒、開盲盒,本來是一種娛樂。但如果沉迷於此,浪費時間和金錢,它就成了一種負擔。希望消費者能夠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和興趣愛好,理性消費”。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