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忘來時的路 資本市場奮楫跨越式發展

2021-07-02 08:37: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 上海證券交易所

  ▲ 上海證券交易所舊址

  ▲ 深圳證券交易所

  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只有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有機結合起來,自覺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謀劃、去推動,才能夠乘風破浪、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形成和鞏固,實體經濟潛力巨大、宏觀環境總體向好、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我國資本市場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我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貨交易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為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實踐探索。30年來,資本市場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

  目前,我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貨交易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為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市場開拓者和建設者大膽探索、銳意進取的結果。

  證監會主要負責人指出,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堅持把防範化解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發揮各方合力。只有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有機結合起來,自覺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謀劃、去推動,才能夠乘風破浪、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30多年來,證券市場從區域到全國、從單一到綜合、從封閉到開放,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根本方向從未改變,那就是證券市場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

  “上交所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在“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于黃浦江畔敲響了新中國資本市場第一記開市鑼。

  上交所的成長軌跡激蕩著中國資本市場30多年的崢嶸歲月,見證著創新驅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輝煌歷程。

  “上交所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黃紅元在上交所成立30週年時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説。

  上交所以滬港通開啟了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之先河,推出了首個交易所場內股票期權,平穩實施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成為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品種、市場結構完整的綜合性證券交易所,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主戰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目前,上交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藍籌企業的聚集地和科創企業的重要上市地。上交所剛開業時僅有8家上市公司,市值12.34億元。目前上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1928家,30年增長了240倍,股票總市值接近50萬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

  在不斷推進市場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上交所將加快建設成為功能更完備、運作更高效、技術更領先、國際影響力更大的世界領先交易所,引領資本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級不斷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交所是‘春天的故事’裏的重要篇章”

  1990年12月1日,深圳國際信託大廈的鐘聲響起,宣告了深交所的誕生,拉開了改革開放後股票集中交易的序幕。

  深交所從一間小倉庫起步,憑藉“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和“幹”的作風,快速崛起為全球最具活力的高成長新興市場。

  “深交所是改革開放的産物,設立深交所,是‘春天的故事’裏的重要篇章。”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王建軍在深交所成立30週年座談會上表示。

  經過30年的發展,深市上市公司數量已達2489家,市值從當初的61億元增長至超過36萬億元,股票成交額從開業當天的20萬元增長至去年的日均5055億元,産品更是從基礎的股票、債券延伸至資産證券化、基金、衍生品等多種類型,股票融資額、市場活躍度、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等指標穩居世界前列。

  深交所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和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創造性,深化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金融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深交所堅持服務創新驅動和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了以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基本盤,成為支援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當前,深交所正在向著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的戰略目標奮勇前進。下一階段,深交所將鞏固創業板改革成果,全面落實註冊制三原則,維護創業板註冊制高品質運作,營造穩定、可靠的投融資環境,支援更多優質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利用深交所市場發展壯大。

  新三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1月,全國股轉系統正式揭牌運營。同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明確新三板是由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的設立,標誌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進一步。

  全國股轉系統自8年前正式運營以來,始終定位於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新三板市場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有別於交易所市場的制度安排,基礎制度建設穩步推進,監管方式不斷完善,成為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

  通過8年多的實踐積累,新三板場內、公開、集中的市場地位得到夯實,市場制度與育英“小特精專”功能定位的適配性進一步提升。新三板已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主陣地。8年多來,新三板累計服務1.34萬家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94%,先進製造業、戰略新興産業等企業佔比74%;掛牌公司累計融資5400億元。

  截至2020年末,新三板投資者數量較2019年擴大7倍;精選層公司股價較2019末平均上漲約80%。2020年市場融資額增長28%,成交額增長57%,10隻指數全部上漲,2021年以來繼續保持向好趨勢。

  全國股轉公司主要負責人多次表示,將始終牢記服務中小企業的初心和使命,持續推進新三板市場改革創新,做精做細精選層,統籌發展創新層和基礎層,為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新三板力量。

  期貨市場從市場經濟報春鳥到資本市場改革尖兵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規範到規範,我國期貨市場已形成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協同發展的多元化市場格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中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80年代,為解決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價格上漲過快、波動過大問題,我國開始了期貨市場的研究與探索。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雛形初現。1993年3月1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啟用“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稱,並在當年5月28日正式推出了新中國第一張具有國際規範的農産品期貨標準化合約。

  親身經歷了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和鄭州商品交易所探索、試點、初創、發展全過程的時任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暨鄭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任總裁李經謀表示,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作為新中國第一個期貨試點單位,從某種意義上講,成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報春鳥。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簡稱“中金所”)成立,後於2010年推出首個股指期貨——滬深300股指期貨。金融期貨在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和透明度、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和實體經濟轉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金所不斷健全産品體系,已上市權益類、利率類兩條産品線共7個金融期貨、期權品種。截至2020年末,中金所股指期貨總成交量11.26億手、總成交金額1055.7萬億元;國債期貨市場總成交量7897.64萬手、總成交金額達81.75萬億元。

  隨著股指期貨、股指期權等諸多風險管理工具的推出和平穩運作,包括證券、基金、期貨、信託、保險、QFII、RQFII等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到了金融期貨市場中來。同時,金融期貨的資産定價、風險緩釋功能得以進一步發揮,提升了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

  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同年,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作為我國期貨市場首個已上市品種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鄭州商品交易所PTA(精對苯二甲酸)期貨也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這一系列舉措標誌著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今天的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交易總量已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據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統計的2020年全年成交量數據,大商所、上期所、鄭商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7、第9、第12。

  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産品、有色金屬、焦炭、動力煤和黑色建材期貨市場。2020年中國農産品期貨品種包攬全球成交量排行榜前十名。目前,上海原油期貨已成為僅次於WTI和Brent原油期貨的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大商所農産品期貨成交量已超越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産品期貨市場。鄭商所棉紗期貨、棉花期貨、PTA期貨已成為紡織企業避險“三劍客”,被譽為全球紡織市場風向標。

  進入新時期,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資本市場的功能與定位愈發重要地凸顯出來,資本市場在金融運作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已是各方共識。

  30年春華秋實,30年風華正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也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經過30年的積累,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形成和鞏固,實體經濟潛力巨大、宏觀環境總體向好、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我國資本市場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未來,我國資本市場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抓手,全面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全面提升市場治理能力和水準,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強化市場功能發揮,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持久優化市場生態,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