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持續上漲,有沒有遏制的好辦法?
自2016年中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後,“房住不炒”定位如今已深入人心。
但近幾個月以來,樓市持續升溫,熱點城市房價的持續上漲,讓不少民眾疑問:有沒有辦法能遏制熱點城市房價上漲?
樓市熱度向二三線城市傳導
近日,“合肥+35歲”成為熱門話題。有網友表達了對於安徽合肥新房搖號資格“剛需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政策的困惑,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隨後回應稱,合肥市房産調控新政並未排除35周歲以上購房者的購房資格,對於35周歲以上具有購房資格的購房者可參加普通購房者搖號購房。
這其實起源於合肥4月6日發佈的樓市新政,涵蓋了學位制、熱門區域二手房限購、熱點樓盤的“搖號+限售”等8個方面,其核心目的就是壓制合肥上漲的房價。因為合肥這個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連漲了10個月。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紛紛加碼調控,樓市熱度有從一線城市向熱點二線城市過渡跡象。”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表示。
“大城市房價高不可攀,不如轉頭去二線城市尋找‘巴適’的生活。”合肥正是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持續見漲的代表之一。
《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1年一季度)》顯示,2021年3月,二線城市綜合房價環比上漲2.5%,上漲速度比2月增加1.6個百分點,領跑各能級城市。其中,寧波、東莞、杭州、西安、大連等熱點二線城市實現領漲。
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二線城市降溫難度較大,需要更多政策干預,預計二季度熱點城市政策從緊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強。
房價上漲壓力增加,調控持續加碼
過去4個月,超強的政策壓力從一線城市開始,已經覆蓋到重點二線城市。
據機構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從住建部、銀保監會到各重點城市,年內限購、限價、限售(增值稅)、限貸等各類房地産調控舉措已經超過150次,各地政策核心聚焦在嚴查經營貸等違規資金流入、人才落戶、土地供應、整頓仲介等方面。
同時,住建部今年以來已約談、督導和調研廣州、合肥、寧波、東莞、南通、成都、西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無錫、南昌等13個城市樓市調控,相比以往的樓市調控,實屬罕見。
梳理髮現,這些城市基本都處於全國房價上漲的前列。如,3月份,北京、廣州二手房價格漲幅再次領跑全國,環比漲幅均為1.4%;其次為徐州、杭州、上海,分別環比上漲1.3%、1.2%、1.1%;福州和廣州新房房價漲幅則並列全國第一。
同時,住建部約談範圍“走大”也“走細”,從一線向二線乃至三四線城市擴大。監管重壓,地方樓市調控已精準到區,如廣州、上海、南通等城市提出“分區調控”“一區一策”。
除了加強對各地房價的監測,對有組織的炒房團進行嚴打也在進行,最近關注度頗高的便是“深房理被查”。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深房理被查”,對各類購房投資群和小區業主炒房群的震懾也不言而喻。
遏制房價上漲,有沒有好辦法?
“從短期看,嚴肅購房紀律和規範市場交易秩序是比較關鍵的地方;從中長期看,則要在土地方面積極供應,尤其是大城市,在土地總量供應和結構方面需要持續發力。”嚴躍進向中新網表示。
過去的十幾年,隨著房地産的火爆,賣地收入全部歸地方政府所有,進而成了許多城市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有些城市患上了嚴重的“土地依賴症”。
格隆匯勾股大數據顯示,其統計的44個主要城市中,2020年高於100%的“高土地財政依賴”城市有20個,土地財政依賴度在50%-100%之間的主要城市有19個。
“在過去數十年中,這些急劇膨脹的‘土地政策’幫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累起原始資本。同時,這些賣地收入支撐了中國幾百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守英認為。
“但是隨著城市化速度下降以及‘以地謀發展’模式潛在的諸多問題不斷累積,土地作為經濟增長髮動機的功能將不再繼續,新一輪的土地管理制度應契合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化。”劉守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梳理顯示,2021年以來,“雙集中”土地供應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2城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土地調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實施了土地限價,防止“土地麵粉”價格上漲帶動“房屋麵包”價格的上漲。
北京市住建委就披露,將構建“房地聯動、一地一策”機制,將房價引導前置到土地出讓環節。
“預計在金融政策和‘雙集中’政策作用下,各地調控不斷收緊,二季度房價總體將保持平穩,尤其是房價環比漲幅回落現象將更為普遍。”張波説。
在一些業內分析人士看來,4月份或成為樓市漲跌的重要節點。
“房地産調控工作沒有鬆懈空間。當前全國房地産調控基調是明確的,對各地政府的要求也是明確的,即‘扛起房地産調控城市主體責任’。”嚴躍進認為,及時發現房地産市場升溫苗頭、及時出臺調控政策,才能鞏固既有調控成果,同時促進市場後續的穩定發展。(左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