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十四五” 構建新發展格局奮力啟航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更好地構建新發展格局?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兩會代表委員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的堵點和梗阻,暢通國內大迴圈。同時,還要實行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對接,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激發內需潛力暢通國內大迴圈
代表委員們表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要在促進國內大迴圈。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讓國內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讓“中國製造”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形成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經之路。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激活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增加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比重。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在打造強大國內市場、促進國內大迴圈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
民進中央提案指出,從需求側看,內需市場還需進一步擴大,消費、投資等領域仍存在結構性問題。從供給側看,我國應對消費升級需求存在不足。此外,國內部分市場要素流動不暢。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水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必須解決發展不充分、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將我國的需求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建設完整的內需體系,這是暢通大迴圈的基礎。此外,要解決和消除國內大迴圈暢通中制度安排的“堵點”“卡點”,更好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我國供給體系和國內需求更加適配。
張水波還指出,在全國一盤棋思想指導下,每個地區應根據自身比較優勢,準確定位自己在“大迴圈”和“雙迴圈”中的角色,更好實現國內各區域協同。
民進中央建議,堅持擴大內需政策,改善營商環境和促進消費升級,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消費市場監督機制;持續加大創新投入,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第二産業合適規模;持續提升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結構,持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升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長和佔比,健全收入分配機制。
實行高水準開放打通雙迴圈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是應有之義。全國政協委員、海口海關關長施宗偉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以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從而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國內大迴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外迴圈則是重要保障。”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是開放的,我們已經融入到全球分工和産業鏈當中,外迴圈是經濟順暢運作的重要環節。只有雙迴圈暢通,才能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如何打通國內國際雙迴圈,實現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加高效地對接?張水波提出,這需要更加密切地聯繫國際市場,使兩個市場相互促進,也對我國更高品質的改革開放提出了新要求。“事實也證明,我國對外開放的門越開越大,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一系列舉措顯示出我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他説。
促進上述開放舉措落地生效,還需要更為完善的開放制度,這其中高能級開放平臺擔當著重要任務。施宗偉認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海南自由貿易港有著特殊使命。努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國內國際雙迴圈的交匯點、吸引和配置全球資源的“反應爐”,將有利於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將促進海南建設成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門戶。
暢通渠道也成為暢通雙迴圈的重要環節。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處在對外開放安全防控的“第一線”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交匯樞紐”。他指出,上海海關將持續聚焦重大國家戰略,以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管理為核心驅動,同步推進強化監管優化服務,進一步賦能國內國際雙迴圈,促進更高水準的“引進來、走出去”,以安全、高效、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迴圈,不斷提升國內大迴圈的效率和水準,增創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科技創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是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日前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將堅持“四個面向”,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對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支撐作用。
在代表委員們看來,加強科技創新,以更高品質的供給來創造新需求,也將進一步激發巨大的內需潛力,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深入推進,市場機遇、産業機會更廣闊。他建議,在新發展格局下,注重提升科技水準和供應鏈能力,加強服務産業端升級的配套能力建設,培育一批生産性服務龍頭企業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載體,提升企業競爭力水準。
楊元慶表示,以5G、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慧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只有通過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智慧經濟”,加快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才能以更高品質的供給來促進消費、創造新需求。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龐大、層次最豐富的消費市場,這就為智慧科技的場景化應用提供了最豐厚的消費土壤。以“智慧經濟”刺激“智慧消費”,中國市場具有無盡潛力。
“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雙迴圈逐步暢通,中國和世界經濟都將在開放合作中得到更好發展。”盧進勇指出,從國內來看,經濟發展不能再依靠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而要更多地轉向創新驅動,這就離不開國內國際深度合作。放眼國際,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為全球經濟恢復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