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基礎設施“把脈”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是支援重點
“完善國家品質基礎設施”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品質基礎設施“把脈”企業發展
“完善國家品質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出現了“國家品質基礎設施”這個稍顯冷門的詞語。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關於大力開展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意見》,提出開展全方位“品質體檢”服務,為企業“診斷把脈”。
品質基礎設施是什麼?如何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
品質基礎設施是什麼?
——融合計量、標準、品質管理等要素,為企業“診斷把脈”
提到基礎設施,人們往往會想到鐵路、公路、橋梁、電網等工程項目。那麼,品質基礎設施又是什麼?
“品質基礎設施是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品質管理等要素形成的體系,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品質基礎設施”概念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共同提出,致力於推動世界各國完善品質基礎設施的管理架構。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大力開展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意見》,提出要按照經濟規律開展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力爭到2025年,品質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品質基礎設施佈局更加合理,品質基礎設施效能評價指標體系基本建立。
品質基礎設施如何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
看計量——計量是産品品質和品質優勢的基本保證。計量被形象地稱為工業的“眼睛”,在産品生産全過程每個環節,品質控制水準的提升,都依賴於穩定的計量檢測與管理。沒有科學、準確的測量,品質就得不到保證。
看標準——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標準引領品質。先進的標準能為品質改進提供路線圖,從而提高産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優化産業結構;能夠帶動從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到關鍵工藝、重大裝備乃至整個最終産品産業鏈的品質提升。
看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業可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為中國製造打造國際市場準入服務平臺和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的本地化測試平臺,構建“一個標準、一次檢測、全球通行”的檢測認證體系,有助於中國製造業成功進入全球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當前中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是主攻方向。無論是生産供給還是消費服務,提升品質都需要設定相應的標準規制,統一高品質標準和完善品質基礎設施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建設品質強國的目標,作出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等有關部署,完善品質基礎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近年來,中國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部分領域品質基礎支撐能力還有待增強,特別是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受制于資金、技術等因素,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基礎工藝等品質技術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該負責人説。
中小企業是支援重點
——品質管理體系助企業規範過程管理,優化品質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截至9月末,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穩定增長,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其中,企業4200萬戶。這其中,中小企業的品質管理是重點支援對象。
劉向東指出,中小企業機制靈活、反應快、活力強,但在品質管理方面一直存在標準合規不夠、品質管理不嚴、品牌美譽度不高等諸多問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品質提升行動,這反映出中國持續抓好品質提升工作的決心,也釋放出接下來的品質提升行動向著更深層次、更重實效方向推進的信號。”劉向東説。
記者了解到,在市場監管總局持續三年的品質提升行動中,已經有不少中小企業嘗到了通過品質管理體系提供發展水準的甜頭——
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産、應用及銷售一體化服務的全球供應商。企業靠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工藝技術開發,打破國際壟斷,成為聚芳醚砜系列産品全球第三大供應商。
“品質管理體系是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江門優巨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
在這家企業中,通過加強配方管理,按照標準對産品設計和開發的要求進行配方和工藝創新,生産效率提高了、生産成本降下來了,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現在,企業的生産管理程式更加規範,在2019年第四季度及2020年第一季度,産品品質合格率為100%,産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更有企業通過規範過程管理,克服了多年影響發展的難題,實現品質水準的躍升——
天津中核永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醫療輻射防護工程、防輻射防護通風櫃等産品的公司。多年來,企業在防輻射設備産品生産過程中,焊接部件一次合格率一直徘徊在85%左右,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
天津中核永泰科技公司負責人介紹,在品質提升活動中,企業結合焊接過程存在的品質問題,梳理了《品質手冊》《程式文件》《管理制度彙編》《作業指導書》等規章制度,對接高標準,改進流程。通過一系列針對焊接工藝過程的管理制度建設和專項培訓實施,企業解決了焊接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焊接部件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0%,最終産品生産由原來一次交驗合格率96%提高到97%,僅此一項降低成本10萬餘元。
企業強,産業才能強。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製造”提質增效,既要支援大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也要引導中小企業聚焦産業細分領域精耕細作。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強化品質根基,完善品質體系,全面提升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品質水準。
從哪發力?
——在頂層設計、數字資訊技術、加強創新等方面完善品質基礎設施
“相較部分發達國家,中國品質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仍面臨許多問題。”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傑説,“中國品質基礎設施的管理職能曾長期分散在多個不同部門,管理職能交叉和碎片化導致品質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和統籌性較弱。其次,還存在‘重工業製造業、輕服務業’的結構性失衡,服務業領域的品質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後於工業。”
此外,部分品質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現實需求脫節。“新興産業領域的品質標準、經營規範和市場監管體系更新較慢,與技術變革和産業變革的速度不相匹配,導致相關部門難以對産品服務品質進行有效的評價和監管。”周清傑説。
未來,做好品質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行業管理、專業認證以及標準合規等方面設計一整套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品質基礎設施能力,為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打造高標準規制的科學基礎。
做好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很重要。
劉向東認為,法律法規是推動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發展的強大力量。“要實施嚴格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以確保真正的創新引領發展;要嚴打假冒偽劣,堅決杜絕劣幣驅逐良幣;要保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劉向東説,“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才能為夯實國家品質基礎設施、推動中國製造業品質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做好品質基礎設施,還需“擁抱”數字經濟。
專家指出,當前應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做強國家品質基礎設施,使計量、標準、檢驗檢測等更加便捷地為企業服務,讓企業易於獲得、掌握,第一時間投入實際。
做好品質基礎設施,也要加強創新引領。發展新一代檢驗檢測和高端計量設備儀器,健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支援中小企業提高産品一致性、可靠性、穩定性。
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