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強農商標富農地標興農助力精準扶貧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26日説,在脫貧攻堅戰中,該局充分發揮智慧財産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探索出將智慧財産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智慧財産權助力精準扶貧新聞發佈會,甘紹寧具體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他説,助推專利技術強農方面,首先,注重智慧財産權資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智慧財産權局上線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網,優化專利文獻檢索及分析系統等智慧財産權資訊服務工具,為貧困地區獲取智慧財産權資訊資源、開展資訊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發揮智慧財産權資訊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通過與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共同建設的5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援中心,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智慧財産權資訊服務。並通過“專利資訊對接精準扶貧”等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方面,結合農業産業的特點,綜合運用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地理標誌産品認定等智慧財産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取得積極成效。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打造地理標誌産品認定以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註冊申請審查的“綠色通道”,優化審查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大力推進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建設,為商標品牌富農和地理標誌興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甘紹寧指出,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禮分別於1994年和2007年成為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兩個定點扶貧區縣。多年來,該局都選派幹部到這兩地扶貧挂職,從最初建橋修路、蓋學校的物資幫扶,逐漸發展到通過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運用來進行智力幫扶,助推産業發展,不斷探索智慧財産權扶貧新路徑。兩地通過保護和運用“桑植白茶”“崇禮蠶豆”等地理標誌,扶持壯大産業,形成“專業合作社+品牌+産業+貧困戶”等産銷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創收,以“造血式”扶貧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目前,崇禮、桑植已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雙雙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其中,桑植結合自身發展模式,提出要打造智慧財産權精準扶貧“世界樣本”的目標。崇禮在運用智慧財産權脫貧摘帽的同時,也全面加強冬奧會相關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借助冬奧會更好更快實現全面小康。
甘紹寧表示,智慧財産權多年來助力精準扶貧的探索和實踐表明,智慧財産權不僅能在工業領域、大城市、工業品牌中發揮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國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打造出區域特色品牌,壯大産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成為脫貧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發佈會上,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説,從1994年起,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已連續幫扶桑植縣26年,雙方充分利用智慧財産權行業優勢,逐步形成以産業扶貧為核心,以地理標誌産品培育為主要著力點,以“建設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産業、穩定一份收入(建品牌、帶産業、穩收入)”為目標,打造“品質高、發展快、模式好”地理標誌産品,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促進地方扶貧産業提質增效,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這些經驗不僅僅在桑植,應該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應該切實可行。可以説是打造了品質高、發展快、模式好的‘智慧財産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趙雲海稱,下一步,桑植縣將繼續強化智慧財産權工作,持續運用好地理標誌和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産,切實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説,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為,“智慧財産權就是陽春白雪,覺得只有在經濟發達地區才有用武之地,但其實從我們工作實踐中感覺到,智慧財産權源頭和著力點不僅僅在工廠車間,同樣也在田間地頭。我們在實踐中確實感受到,智慧財産權具有它在産業培育中獨特的優勢”。
他認為,桑植縣、崇禮區和全國其他地區,共同類似的情況就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是特色農産品較多。所以通過專利、商標、地理標誌這三大路徑,聚焦特色農産品的産業發展,為貧困地區依靠農業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