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復讓失信企業有“路”可走
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納稅信用分量越來越重
信用修復讓失信企業有“路”可走
閱讀提示
近年來,隨著納稅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納稅信用成為衡量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在加大失信懲戒力度的同時,我國也在不斷探索信用修復機制,讓失信企業有“路”可走。
近日,2020年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出爐,參評的近3000萬戶企業納稅信用狀況持續向好,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意識不斷增強,優質的納稅信用越來越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金名片”。
隨著我國納稅信用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納稅信用成為衡量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了守信的“甜頭”,同時也有不少納稅人吞下了失信的“苦果”。
信用機制究竟能帶來怎樣的激勵?戴上“失信”帽子的企業如何“摘帽”?需要糾錯的企業還有沒有出路?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守信企業享受優惠“有門路”
“我們企業之所以能順利拿到貸款,靠的是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納稅信用,這為我們公司復工復産幫了大忙。”近日,河北省青縣三元機殼製造有限公司經理李鐵樓説。
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家生産電子機殼、機櫃的專業廠家,受疫情影響,發貨延遲,回款不暢,造成流動資金短缺。但憑藉A級的納稅信用,企業很快收到銀行提供的500萬元貸款。
優質的納稅信用不僅是解決融資難題的“金鑰匙”,也是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敲門磚”。
作為浙江省首批整合電路“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重大標誌性工程,中芯國際微機電和功率器件産業化項目,首期總投資就達58.8億元。“項目投入龐大,資金需求也很大。”企業負責人趙奇談道,之前因為企業剛成立,無法及時退還留抵稅額,資金壓力較大。“現在成為A級納稅人,很快就申請了2.8億元的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
記者採訪發現,在不少企業看來,納稅信用已成為企業信用的“試金石”,分量越來越重。近年來,稅務部門將納稅信用資訊“推出去”“連起來”,不斷對接社會信用資訊,讓守信企業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項目管理、進出口等領域享受更多優惠和便利。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企業更是將納稅信用轉化成穩産能、渡難關的“真金白銀”。
不給失信企業發展“斷後路”
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近年來,國家稅務部門定期按照信用資訊目錄,向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推送稅收違法“黑名單”等稅務領域信用資訊。發改、金融、公安、市場監管、海關等部門據此聯合實施失信聯合懲戒,“殺傷力”十足。
然而,一個完善的納稅信用管理體系,不但要有失信懲戒機制,還要有相應的信用修復機制,不給失信者“斷後路”。
實際上,在建立納稅信用修復機制方面,我們國家的探索一直在進行。2019年,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納稅信用修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0年1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未按法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稅款繳納、資料備案等事項且已補辦的,可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政策實施以來,大約有70萬戶企業實現了評定檔次“升級”。在2019年到2020年的評價中,有近6萬戶企業得益於信用修復機制升至A級。
“納稅信用修復機制對我們來説,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趙小龍對此深有感觸,“信用等級修復為A級後,申請的400萬元貸款很快批下來了。”
該公司上年度納稅信用等級為B級,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流動資金吃緊,但銀行貸款利率、金額及放貸速度都無法滿足需求。該企業在疫情期間申請納稅信用修復後,當地稅務部門遠端輔導他們填寫表單,並開闢辦理“綠色通道”,及時啟動復評審核程式,企業納稅信用等級修復為A級並順利獲得了貸款。
促使失信企業主動“尋出路”
納稅信用修復不給失信者“斷後路”,還促使他們主動“尋出路”。近年來,玉環耀景潔具有限公司一直享受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即徵即退稅收優惠。
據了解,這項政策對納稅信用等級要求十分嚴格。去年,玉環耀景因為個人所得稅沒有按時代扣代繳扣了分,納稅信用等級比較低,影響了政策享受。但得益於信用修復,玉環耀景潔具最終獲得了B級信用。“這個B級來之不易,以後一定更加規範經營、誠信納稅,努力爭取A級。”公司負責人孫天滿説。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發佈後,企業能夠主動糾正2019年發生的逾期申報繳稅、非正常戶等19種失信行為的,仍可在2020年底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修復申請,改善自身納稅信用狀況。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張維華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完善納稅信用管理制度、優化納稅信用評價方式、拓寬評價結果共用應用渠道,讓守信企業一路暢通,失信企業處處受限,持續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稅收服務管理機制,推動稅收誠信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接軌,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記者 周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