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攤經濟如何升級

2020-06-09 08:1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青年經濟説

  地攤經濟如何升級

  夜市熱鬧非凡,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一位攤主正在向顧客介紹自己的産品

  地攤讓城市迎回了煙火氣,也讓很多人端上了“飯碗”。但也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問題:“現在興起的地攤要跟以前不一樣。”

  --------------

  “櫻桃,10元1斤”“臭豆腐,12元1份”“耳環,15元兩對”……6月5日,夜幕降臨,在北京一條臨近地鐵的街上,擺滿了地攤,吆喝聲不時響起。

  當晚8點,90後女孩盼盼打車到這裡搶到了一個小攤位,開始了人生第一次擺攤經歷,本打算只開個張,沒想到不到8點半,就賣出去了3件首飾。

  然而,在盼盼看來,擺攤仍具有不確定因素,什麼時候可以擺攤,在哪可以擺,這些都不明朗,“希望能有個正規的擺攤地點”。

  近期,一些以擺攤為生的人每天不用四處遊走;一些上班族下班後搞起了“副業”,“後備箱集市”重現江湖;還有一些人摩拳擦掌,加入“地攤老闆群”,商討“擺攤大計”。

  擺攤熱重新興起

  老霍和朋友開車到這條臨近地鐵的街上吃飯,正好碰上了大家擺攤。他吃完後發現路上堵車。於是,他打開車後備箱,拿出遊戲機存貨,往地上一坐,支起了攤兒。不一會兒,就賣出去一台,賺了幾百元。

  “擺攤就是加人氣。”作為一家大型化粧品店的經理,老霍平時擺攤賣的大多是高端化粧品,一套上千元,不過他坦言很少有人會在地攤上直接買,擺攤只是一種引流方式。平時,他都把東西放車裏,走到哪兒,攤兒就可以擺到哪兒。

  來自安徽的陶女士擺攤11年。2009年,在開店10多年後,她和丈夫無法負擔高額的租金,就擺起了地攤。“開店拴人,不開門就等於往外掏錢。”每天下午5點左右,她和丈夫用三輪車裝上五六大袋子鞋,騎到人多的地方去賣,一晚上收入兩三百元。收攤時間根據不同地點,從晚上9點到12點。如果晚上收入超過300元,他們就會一直待到很晚,“哪舍得休息呢!”

  陶女士見證了地攤的發展歷程。她回憶,早些年地攤很火,最擠的時候攤兒挨著攤兒,一點間隔都沒有。去晚了,攤位就沒有了,只能讓關係比較好的攤主,擠出來一個小攤位,“哪兒都滿滿噹噹的,攤兒遍地開花兒”。

  “那時,早上即使眼睛睜不開,也想著趕緊去拿貨,不然晚上沒得賣。”陶女士先後賣過拖鞋、雨傘、襪子等多種物品。2013-2014年,蘋果手機特別火,她就開始貼膜,最好的時候一晚上能掙上千元。

  擺攤的人之前或多或少都與城管打過交道,老霍也不例外。他説,如果被城管抓住了,一般一次罰款500元,有一次,他連貨帶車都被城管扣了,交了6000元才贖回來。

  陶女士表示,除了要與城管打交道,有時被罰款之外,隨著網購的興起,地攤也受到很大的衝擊,東西賣不上價了。兩年前,陶女士找了一份保潔工作。現在,每天下班後,她給孩子們做好飯,還是會出來擺攤補貼家用。6月3日,她在家門前的路上擺攤賣襪子,據她觀察,路上人少了很多,現在一晚上大概能掙幾十元。

  在這波擺攤熱中,有的企業通過擺攤招人借勢宣傳;有人開著豪車到夜市擺攤,主要是為了“炫富”;還有一些父母帶娃擺攤練膽量。

  6月5日,7歲的軍軍(化名)帶著他的貼紙、書籍上了街。他想通過擺攤,買個水彈槍,同時也想給媽媽買個戒指。軍軍的母親表示,“擺攤的想法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想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穫。”

  58分鐘,他賣光了所有臭豆腐

  對於更多人來説,擺攤是不得已的生存選擇。擺地攤低門檻、低投入、低風險,成了一些人的謀生之路,特別是疫情之下,很多人的工作受到影響,擺攤成了他們快速“回血”的一種方式,也成了一些企業自救的路徑之一。

  但對於50多歲的老何來説,擺攤是一份事業。2013年開始,老何的老伴兒開始騎三輪車沿街擺攤賣烤冷面。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老何跟老伴兒倆人索性都擺攤了,相互也有個照應。

  今年兩會過後,老何聽説有些地方開始允許擺地攤了。他騎上車到以前經常去的幾個路口轉悠,發現一些人已經開始擺攤了,“去晚了還沒位置”。他就拉上媳婦,各騎一輛三輪車。烤冷面6元,加個烤腸8元,一輛車一晚上能賣五六百元。

  以前,他們經常站在路口張望,擔心被城管發現。2017年老何被城管收過車,交了500元罰款才拿回小車。從那以後就很小心了,只要沒有客人來買東西就坐到車座上,隨時準備跑。有時候剛擺上十幾分鐘就得挪動挪動,繞到附近,等城管走了以後再回來,“人家下班咱上班”。

  最近擺攤六七天了,他只遇到過一次城管。他説,現在管理比以前好多了,只要不佔道,城管也基本不會太管。

  疫情之下,一些餐飲企業的經營受到重創。江西萍鄉市餐飲協會會長、萍鄉市萍水相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海波表示,疫情期間,餐廳的損失在300萬元左右,自3月18日復工復産以來,餐廳的營業額從1000元,逐漸漲到現在的1萬元,也只有疫情前的三分之一,店裏仍有半數員工未上崗。

  支個夜宵攤讓更多員工復工。6月2日晚上,在取得了城管的同意後,周海波帶著新研製的夜宵食品麻辣小龍蝦和烤雞爪,在店外擺起了攤兒。

  當天晚上,夜宵攤來了六七桌客人,營業額約為2000元。周海波表示,受疫情影響,消費者不願意出門吃飯。顧客向周海波表示,非常喜歡這種形式,只要店舖堅持下去,一定會火。

  與此同時,多個地攤聚集在一起會産生“聚集效應”,有利於提高攤主收入。6月4日晚上8點,50多歲的鄭國軍準時來到攤販聚集的“夜市”,這是他第一次來這裡。58分鐘,他賣光了當天準備的所有臭豆腐。然而,前一天,在另外一個地方,他把這些臭豆腐全賣光,已經是淩晨一時了。

  地攤火熱的背後是消費需求在釋放。有人驅車一個多小時,專門來找地攤,他們表示:“想吃地攤很久了,苦於無處可去。”

  在一家點評網站工作的瀟瀟(化名)告訴記者,有一次下班路過臭豆腐攤,本來想買一份,當時手上拎的東西太多了,沒買上,後來就再也沒看到了。“今天終於吃上了。”吃之前,她還順手拍了張照片。

  一位女士在路過鄭國軍攤位時,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從疫情到現在,感覺一下子活起來了。”

  “看不出這裡支過夜宵攤”

  地攤讓城市迎回了煙火氣,也讓很多人端上了“飯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小小的地攤對穩定弱勢群體、低收入群體就業有獨特作用,同時,還可以拉動消費。

  據成都市城管委公佈的數據,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

  多地出臺政策為地攤鬆綁。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成都、南京、濟南等27地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主要包括允許在規定範圍內的佔道經營、設置臨時攤點、柔性執法等。5月28日,成都升級“五允許一堅持”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地攤的管理。

  地攤火爆之下,也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和完善。比如,環境污染、消防安全隱患該如何處理?地攤缺乏相關執照,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如何把控?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很多攤主都考慮到了衛生問題。周海波表示,在開設夜宵攤時,每個桌子下都放了兩個垃圾桶,在收市的時候,會將污漬清理乾淨,“看不出這裡支過夜宵攤”。

  對於老何來説,一個比較安穩的擺攤位置來之不易。他在三輪車旁邊綁了兩三個垃圾袋,專門清理攤旁的垃圾,看到旁邊其他攤位有垃圾,他也會提醒收好。“國家照顧我們這些人,我們也得守規矩,起碼環境不要弄太臟了。”

  不過,依然有一些衛生問題難解決。6月5日,北京市三間房城管執法隊隊員對雙橋地鐵站附近街道佔道經營的流動商販進行了勸離。執法隊員表示,佔道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環境臟亂差。可以看到,地攤附近的一個垃圾桶裝滿了垃圾,未進行垃圾分類。

  “現在開放地攤是一個好事,卻給城市管理者出了一道難題。”周海波表示,未來地攤一定更規範,並且更便民。

  “現在興起的地攤要跟以前不一樣。”盤和林指出,當前,地攤要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和品質,更需要精細化管理。盤和林建議,在一定區域內劃定攤位規範經營,這樣既鼓勵了地攤的發展,又提供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服務。過去有些城市打擊小攤小販,但給市民生活帶來種種不便。事實證明,擺攤與城市管理並非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需要適度管理。

  盤和林認為,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未來地攤怎麼發展、怎麼管理,怎麼貼近老百姓、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在神經末梢更便民?如果地攤出現了噪音、污染等,城市管理者要儘快去監管解決,而不是在一開始就一禁了事。

  本版圖片由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若一/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李若一 記者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