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配送藏著哪些創業商機
疫情期間你主要的運動是什麼?有人戲稱,大概可能就是去小區門口取快遞、拿外賣了。不難看出,電商網購在疫情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物流配送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日常服務。在特殊時期,如何讓物流配送更安全、更便民?上萬個菜鳥驛站的高效運轉,為物流最後一公里的末端服務提供了解決方案。
除了服務社區,菜鳥驛站也正在成為穩就業的開放平臺。不僅讓很多人創業成為驛站站長,更創造出不少與驛站相關的就業崗位。那麼,驛站站長究竟是一份什麼樣的職業?驛站服務中究竟藏著多少商機?這個行業解決就業的潛力有多大?請看經濟日報記者帶來的調查。
疫情期間,網購火爆,收發快遞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遍佈全國的菜鳥驛站在此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為網購用戶提供包裹代收代寄服務,解決了快遞員不能進小區、消費者收發快遞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與此同時,菜鳥驛站還打開了創業通道,成為穩就業的開放平臺。菜鳥網路發佈數據顯示,3月份,超過40萬人關注並加入菜鳥驛站,目前,已有7000個家庭完成入駐。他們成為菜鳥驛站站長既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又為社區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務。
普通人也能開驛站
3月初,大學生孫延婷租房開起了菜鳥驛站,每天早上8點半都會準時來到這個位於南京市溧水區鳳麟府小區的菜鳥驛站打掃盤點,等著來送件的快遞員與取件的消費者。“收一件4角,寄一件4元。”孫延婷看著後臺跳躍的數字,每一次變動,就代錶店裏又進賬一筆。“每天300多票派件,近20票寄件,一個月收入大概6000元左右。”今年7月畢業之後,菜鳥驛站就將是她“事業的起點”。
來自杭州桐廬的金東在上海開了一個24小時的菜鳥驛站。疫情期間,他購買了方便“秒取快遞”的高拍儀、小票機等設備,為小區1673戶居民提供無接觸取件服務,每月能賺三四萬元。驛站去年12月開業,現在已經回本。
在濟南,曾經的打工仔婁子陽,因為疫情無法進村入戶銷售飼料,就在家附近的小區租了房子開辦菜鳥驛站。“一天收入三四百元,跟過去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不用單花錢租房、吃飯,還能守著家人。”婁子陽很滿意這樣的工作。
這些創業者雖然地域不同、收入不同,但都在菜鳥驛站成功開啟了新事業。
便民服務打開市場
因為疫情,快遞員不能進小區,很多小區門口都出現了“擺地攤”的情況。快遞櫃雖然能解決部分問題,但受數量與體積制約,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快遞員把包裹堆在小區門口,既容易擋路,也容易造成取件人員聚集,還會造成丟件、破損的情況發生。而且,快遞員的等待時間有限,如果錯過取件時間,當天可能就取不到快遞了。所以,疫情發生後,很多消費者都希望儘快普及快遞驛站,妥善寄存不方便接收的快遞。
孫延婷的驛站差不多就是被小區居民和快遞員“催”出來的。她所在的小區以前沒有驛站,加上是拆遷安置小區老人居多,不會使用快遞櫃掃碼取件,大家早就羨慕隔壁小區的菜鳥驛站了。疫情暴發後,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快遞員進不來了,大家還得去小區門口取件,更加不方便。驛站成立之後,社區老人與居民們的包裹取寄問題才得以解決。
金東所在的小區,驛站更是“剛需”。“這個小區一直實行封閉管理,從1樓到3樓的空中花園需要預約電梯上樓。小區18棟樓、1600多戶,快遞員每派送一棟樓,都要預約電梯,而且不能騎電瓶車,只能步行送貨,之前甚至沒有人願意給這個小區派送。”因而,金東的驛站開業後,快遞公司甚至願意給出每單超過1元的派件費。
疫情發生後,金東採購了兩台快遞高拍儀和配套系統。包裹入庫、上架時,消費者手機都會收到資訊,告知包裹已到達驛站,被放置在哪個貨架哪個位置。根據資訊,消費者能輕鬆找到包裹,出驛站時,只要在高拍儀下放上快遞和身份碼,就像快遞ETC一樣,系統就能立即自動識別該包裹已被正確取走,全程無他人介入、無接觸。
投入合理收益可觀
接受採訪時,孫延婷的手機號已經被認證上了“快遞送餐”標簽。孫延婷告訴記者,她在鳳麟府小區用月租1500元租下一間90多平方米的房間,再加上購買貨架、掃描巴槍、監控設備等,投入了1萬元左右,辦起了菜鳥驛站。驛站剛起步就能有6000元月收入,減去房租等,每月還能剩不少,孫延婷覺得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回成本。
金東的驛站開在上海,2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1萬元,但上海的派件費與寄件費相對較高,他自己還有菜鳥裹裹取件團隊,有不錯的寄件費收入。小區每天包裹約1000件至1500件,加上寄件費,一個月毛收入達到數萬元。現在,他的妻子雇人一起打理驛站,刨除人工費用,新驛站也有很好的收益。
比起他們來,青海大學畢業生楊佔祥算是“前輩”。他的驛站2019年9月就在青海師範大學開張,服務對象面向1.5萬名學生,每天派件單量在3000件左右,寄件約100件,算下來,一天毛利超過3000元,一個月大概9萬元。刨去一年8萬元的租金、前期投入的裝修金、給物業的保證金與站點雇傭的3個人的工資,他預計一年可以全部回本。
楊佔祥給員工每月開4000元工資,還包吃住,這個收入水準比青海當地本科畢業生的月薪還要高,員工也願意在驛站工作。
在菜鳥驛站,穩定收入的來源是快遞派件費用和寄件費。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派件費一般每票0.5元至1.2元、寄件費3元至5元不等。按照普通流量的驛站計算,單日派件約為300件、寄件30件,一個月毛收入至少大幾千元。
除此之外,由於驛站每日人流量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因而也形成了小型零售中心,可提供社區團購、洗衣服務、綠色回收、飲料、生活用品銷售等服務。
婁子陽就在自家驛站裏添置了冰櫃,準備銷售冷飲冰棍及其他小食品。
金東也有一個團購群,剛開始起步,在沒做什麼推廣的情況下就有了100多成員。楊佔祥的8個微信群已有3000多人,如果要開展社群運營,隨時可以啟動。孫延婷則注意到在南京菜鳥驛站與大潤發的團購業務已經落地,她計劃疫情過後開始對接。
支援創業吸納就業
“我覺得驛站錢景好,前景也好。”楊佔祥表示,他總計向驛站投資了數十萬元,還按照年輕人的喜好精心裝修了驛站,在墻上貼滿NBA球星海報,希望來取包裹的學生能感受到驛站是一個時髦、有品位的地方。“近年來電商網購發展快,相應的包裹數量也增長快。即便是在經常不包郵的青海,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與日俱增。”
“我們去年9月開業前,調查發現學校每天包裹在2000件左右,在沒有站點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反映取包裹不方便,所以不敢買。”他發現,青海師範大學的快遞只能送到大門口,學生要走10多分鐘才能到大門,排隊領取快遞又要時間,再抱著快遞走回寢室,來回差不多就要大半個小時。
所以,他的驛站選點在寢室樓中間,學生下樓就可以取件。驛站開業後,學校包裹很快猛增到每日3000件。
“沒開學的時候,群裏就一直有學生打聽驛站的開門時間,這樣往學校寄行李包裹就能空手上學了。”楊佔祥相信,驛站的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如果我們服務更好,學生們願意在驛站裏多待一陣子,我們還能再搞點副業創收。”
楊佔祥可能還沒意識到,小小的驛站正是中國快遞業的末端,趕上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快遞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億件的速度邁進,已連續6年超過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630億件,同比增長24%,折合每人平均45件快遞包裹。
此前,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740億件,同比增長18%左右。光大證券通過各電商平臺數據,判斷未來5年快遞行業複合增速仍能維持20%以上。
這意味著,包括楊佔祥、孫延婷、婁子陽、金東在內的驛站站長們身處的賽道,將保持100億件包裹以上的年增速,不僅能讓現有的站長們掙更多錢,也足以容納更多新人加入。來自菜鳥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菜鳥驛站已超過4萬個,帶動就業超10萬人。
近日,菜鳥驛站還宣佈將在全國100多座城市開放3萬新站點,方便至少3萬家庭“拎包創業”。菜鳥驛站平臺工作人員介紹,上述百城包含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與國內主要大中城市。“此次開放免收加盟費,還提供數字化系統,創業者只需要投入基本資金,用於租賃場地、購買貨架和一些基礎硬體,跟快遞公司談好合作,就可以為社區提供服務。”
“我覺得驛站是很好的創業方式,家裏有穩定的收入,也方便了居民。”金東告訴記者,自己已決定接下來在附近再開一家驛站。
發展仍需配套支援
“站長要把快遞包裹掃描入庫,按一天1000件計算,搬進屋、上架、出庫,就是3倍勞動量,而且總得蹲著掃描,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了。”婁子陽算過,在60平方米的驛站工作一天微信步數能有2萬步。
快遞全年無休,也意味著驛站一年365天都要開業,讓用戶365天都能拿到快遞,方便快遞員配送快遞。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驛站更是身負重任。“我看有些地方快遞只能在小區門口‘擺地攤’,好多快遞員一天要送8到10個小區,如果在每一個小區蹲幾個小時,他們根本忙不過來。”婁子陽説,現在情況不同了,山東濟南出現了很多驛站,緩解了配送壓力。
累歸累,但經營驛站讓婁子陽月入上萬元,還能陪伴家人,並且還能在家門口帶動就業,婁子陽更堅定了做好驛站的決心。
事實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或將非常嚴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提出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援多渠道靈活就業,更好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因此,在家門口辦驛站,既能穩就業,又能解決快遞末端配送問題,不失為就業帶動創業的好路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本次疫情期間,快遞物流業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作為“最後一公里”的服務主體,菜鳥驛站疏通、復蘇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為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提供便利,不僅擴大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升級,同時穩就業、促發展,極大拓展了就業新空間。
不過,作為開放就業平臺,末端驛站的設立也需要配套支援。
疫情之下,全國許多小區由於此前缺乏服務設施,只能在門口設置臨時貨架,出現不少丟件、無人認領等問題。臨時貨架的産生,與網點“安家難”有關。隨著城區空間不斷拉大,城市物流配送體系規劃未能同步協調,還由於房價、租金快速上漲,站點設置面臨成本壓力。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當前需強化社區物流基礎設施與服務網點建設,這也是快遞末端配送服務發展核心趨勢,建議將相關社區服務納入城鄉規劃,進行專項保障與支援。(記者 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