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如何高效推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2020-04-13 10:0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哪個環節不通,政府都要想辦法打通”

  如何高效推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產業鏈環環緊扣,上下遊企業“命運相連”。中國零部件的供貨企業如不能及時生產供貨,就會導致產業鏈下遊企業的供給成本急劇上升。如果疫情周期長,跨國公司就有可能重建供應鏈。經濟學者指出,根據長三角的經驗,最好是以產業鏈為中心,進行協同復工。

  “不盡快復工,我們就有可能被產業鏈拋棄。”前不久,蘇州柯創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儲成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這家位于蘇州相城區望亭鎮的企業,是三星、LG等國際公司的電子材料供應商。“整條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我們供不上貨,產業鏈就有可能中斷。客戶有可能尋找其他供應商,我們就會失去發展機遇。”儲成建說。

  1月30日,復工第一天,蘇州柯創的復工率只有30%,生產率也只有30%。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他們優先選擇蘇州本地員工,並陸續召回周邊地區員工,按照要求分批次上崗,到2月中旬復工復產率達到100%。

  產業鏈環環緊扣,上下遊企業“命運相連”。中國零部件的供貨企業如不能及時生產供貨,就會導致產業鏈下遊企業的供給成本急劇上升。如果疫情周期長,跨國公司就有可能重建供應鏈。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表示,根據長三角的經驗,最好是以產業鏈為中心,進行協同復工。如果一條產業鏈的上下遊企業同時復工,那麼以產業鏈為核心的復工安排,就會形成“一條龍”,可解決供需不足問題。哪個環節不通,政府都要想辦法打通。

  打通產業鏈才能“滿負荷生產”

  “供應鏈長,上遊可能卡殼的因素很多。”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總監曹祝軒說,公司正常生產物料一般備量3天,加上春節前的儲備,即使每個廠只開兩條生產線,也只夠用7天左右。而如果原材料不足,工人再多也沒用。

  萊克電氣位于蘇州高新區,以生產吸塵器、空氣凈化器等家用電器為主,上遊配套企業600多家。該公司董事長倪祖根說:“作為產業鏈高度細分的現代化制造企業,任何一個零部件缺失,都會影響整條生產線運轉。”

  2月10日一拿到復工許可,曹祝軒團隊就與上遊600多家供應商緊急對接:上遊企業40%復工了,但復產率只有20%,“物料供應只能保證我們公司8%的產能。”

  位于浙江樂清市的佳奔電子公司,是萊克電氣的上遊供應商,有700多名員工。因為當地疫情嚴重,老員工回不來,他們就高薪招聘勞務工,員工人數恢復到85%左右,但因為不是熟練工,產能只恢復到六成左右。這也直接影響到萊克電氣的生產。3月初,萊克電氣派出10余名員工,緊急前往樂清“上崗”。

  “大企業動起來,小企業才會好起來!”伊福爾電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伊福爾電子公司也是萊克電氣的供應商,萊克電氣不但支援人手,還幫他們協調生產材料。

  為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實際困難,蘇州高新區在“企業發展服務雲平臺”上專門開辟了復工復產模塊。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有任何需要政府支持的需求,都可以申報。2月17日,復工復產模塊上線第一天,萊克電氣就申報了首批需協調復工的數十家供應商。

  “根據申請,我們向有關企業所在的地方政府發函,就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商請當地政府支持。”蘇州高新區經發委幹部張磊說,接到萊克電氣提交名單的當天晚上,他們就與其中19家企業取得聯係,並向當地政府開具聯係函,積極協調供應商復工復產。

  3月14日,萊克電氣公司向“企業發展服務雲平臺”提交的第六批、也是最後一批需協調的兩家武漢市供應商也復工了。“產業鏈全部打通,我們可以滿負荷生產了。接下來再加把勁,爭取趕上去年水平。”公司負責人說。

  對上遊企業進行監控

  “整個疫情期間,我們下遊客戶一直在為抗疫作貢獻,我們作為上遊供應商,必須保障好供應。”西門子無錫分公司業務發展總監繆晶宇表示。

  該公司主要負責生產CT機部件球管,下遊企業都是大型醫療器械企業,上遊多為中小型零部件企業。CT機作為肺炎診斷的重要器械,疫情發生以來訂單暴增。

  2月1日,該公司緊急復工。復工第一天,180人的公司只有10人到崗。“大批量復工風險非常大,我們嚴格遵循規定,每天提前申報復工名單,政府批復後,按批次復工。”繆晶宇說。

  一周後,復工率達60%,產能也恢復到60%。2月中旬,復工率已達90%。但解決了用工短缺的問題,物料採購又遭遇“連鎖”危機。公司對上遊100多家供應商採取“監控措施”。

  “前期我們主要靠春節前的庫存,供貨商也有少量送貨,2月10日上遊企業逐步復工,這時我們發現,幾個零部件的唯一供應商的復工遇到了困難。”該公司採購負責人湯寧說。他們生產的產品屬于醫療核心部件,申請復工容易獲批,但許多上遊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影響力有限,有些機械公司不屬于醫療器械行業。由于復工審查嚴格,他們的復工遇到困難。

  為此,湯寧的公司以6周為一個觀察周期,判斷潛在生產風險,“上遊企業人員到崗率、復產率,都是我們的評估依據。”

  協同復工帶動產業鏈“復蘇”

  湯寧介紹說,公司將供應商分為5個“風險等級”。一級即最高級,缺少供應立即斷產,且對方沒有解決方案;二級為兩周以後缺少供應斷產;三級為一個月,這些貨物往往交期較長,需要實時監控……

  “一級”“二級”供應商成為他們的重點關注對象。“二級供應商”——杭州某電子有限公司是家小型企業,也是無錫西門子X射線零件的唯一供應商。這家企業因地處特殊管制區域,一直無法復工。他們找到江蘇省商務廳,對方發函至浙江省商務廳。在浙江省商務廳的協調下,杭州有關部門表示,可有限度地部分復工。目前,該公司的產量可充分滿足無錫西門子的訂單需求。

  “沒想到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也能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視,能參與抗疫物資生產,我們也非常自豪。”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張成堯說。

  上海士奔機電有限公司原本安排在第五批復工,但因無錫西門子向上海方面發函,“士奔機電”被調到第二批、2月中旬復工。無錫西門子的函件之所以起了作用,是因為他們介紹了公司與抗疫物資生產的關係,請求當地政府支持。政府了解情況後,迅速給予審批通過。

  協同復工帶動了產業鏈“復蘇”,無錫西門子公司還成為許多上遊中小企業的“咨詢師”。“很多中小企業對政策不熟悉,我們非常願意告訴他們如何準備復工,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如何做好防護準備……”繆晶宇說。

  早在2月10日復工之前,無錫工信部門就搭建了一個線上企業復工平臺。所有的復工審批手續都在線上進行。

  “疫情期間,這個平臺幫助我們實現了‘不見面’辦公,有序復工安全也有了保障。”無錫市新吳區工信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賀齊東說。

  此外,他們不斷關注各行業內產業鏈打通情況。“我們按一定規模、分批次推進。一開始,我們主要協調應急防控物資的配套企業,中後期則幫更多企業,主要是在省內,目前協調工作也逐步涉及省外企業。”賀齊東說。

  他們還建立了一套監測體係,有的企業雖然復工了,但未必能復產。遇到國內零件庫相關企業未復工、導致零件短缺的情況,他們優先在無錫市內協調,“涉及重點產業鏈的優先協調。”

  (記者 李超 實習生 顧成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