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防控物資緊張 為“不漲價”點個讚

2020-02-04 09: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疫情防控物資緊張 為“不漲價”點個讚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當此疫情防控物資緊張之時,“不漲價”正是對市場短暫“休克”的積極回應。在突發緊急事件面前,企業應當少一些“利益至上”,多一點“理性溫情”。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而物資緊缺是當前防控工作的焦點、難點、痛點,尤其是防控前線急需的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物資尚處於緊張狀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醫療物資是保障。面對疫情,中央企業將支援保障疫情防控當做頭等大事,加班加點、科學排産、提高負荷,加快生産進度,支援戰“疫”一線,同時鄭重承諾:服務抗疫戰線的醫療保障物資,絕不漲價。

  疫情來勢兇猛。人們由於焦慮、恐慌,對防護用品、生活用品産生了非理性需求,導致短期內需求量暴增。這給一些“利益至上”的商家提供了商品漲價理由,市場上出現了一包口罩賣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棵大白菜賣到六七十元等價格亂象。

  有人為這種借機發“國難財”的漲價行為予以辯護:漲價有助於解決短缺,因為漲價會刺激生産,從而增加供給;漲價能吸引短缺物資從低價地區流向高價地區,緩解供需矛盾。

  商品生産需要時間,不會在短時期內因為價格上漲而大量增加。而疫情防控又頗為特殊,防控時間是緊迫的。疫情爆發導致的異常需求讓市場出現暫時性“休克”,價格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短時期境內無法增加足夠的供給量以滿足需求。這個時候,漲價行為實際上是擾亂市場,可能還會進一步製造恐慌,不利於疫情防控。

  以防疫用品口罩為例,由於春節放假,即使價格漲得再高,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供給滿足異常需求。漲價的結果不但不能增加供給,反而讓劣質口罩、假口罩流向市場,甚至催生了口罩回收再利用這個地下違法市場,讓市場秩序更為混亂,讓疫情控制更為艱難。考慮到價格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市場監管部門應主動介入,及時管控漲價行為,平衡市場供給需求,以逐步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

  筆者認為,此時,“不漲價”正是對市場短暫“休克”的積極回應,這不僅是平復社會恐慌的有效舉措,是對疫情防控的有力支援,同時也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是對生命的尊重。在突發緊急事件面前,企業還是應當少一些“利益至上”,多一點“理性溫情”,與社會攜手共同攻克難關,以求儘快戰勝疫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相關評論:企業是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一線醫護人員物資緊缺,防護用品你就別囤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