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來華“門更大,路更寬” 新一輪金融開放看點可不少
降低投資門檻、放寬持股上限、取消業務審批——
新一輪金融開放,看點可不少
不久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在深入研究評估的基礎上,近期擬推出12條銀行業保險業擴大對外開放的新措施。連日來,各界對於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關注持續升溫。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推出的新一輪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不僅回應了外資金融機構的關切,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和金融自身發展的需要。
這些開放舉措,既有利於豐富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提高金融業經營管理水準和競爭能力;也有利於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擴大産品與服務創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給,體現了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
外資來華“門更大,路更寬”
——擴大金融開放,有助於提升外資機構在中國的經營空間與便利度
5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一則資訊引發了廣泛關注。該資訊顯示,今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共批准13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共計47.4億美元,超過2018年全年批准總額度;共批准12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共計240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批准總額度的一半。這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的大門正越來越大、道路越來越寬。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正在推動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使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越來越有吸引力。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繼被納入多個全球重要指數,也使外資對我國金融市場有較強的配置需求。一季度,境外機構凈買入我國股票194億美元,境外機構凈買入我國債券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及第四季度均大幅增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積極支援金融市場擴大對外開放,滿足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擴大的投資需求,吸引全球長期資本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
執行層面之外,中國銀保監會發佈的12條新舉措,受到了更大關注。具體來看,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同時取消單家中資銀行和單家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的100億美元總資産要求和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分行的200億美元總資産要求;取消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信託公司的10億美元總資産要求;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在華外資保險公司;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同時放寬中資和外資金融機構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方面的準入政策;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等。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示,12條開放新措施旨在進一步完善金融領域外商投資和經營環境,激發外資參與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活力。“比如,取消相關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可以自由選擇參股、合資或獨資等方式在華經營,進一步促進中資和外資實行公平競爭。再如,取消總資産等機構準入的數量型準入要求,更多運用審慎性條件綜合評估申請人資質,可以吸引更多具備專業特色的優質外資機構進入,有助於進一步豐富金融市場主體,改善金融服務供給。此外,擴大外資業務範圍等方面的措施將進一步擴大外資機構在華經營的空間,提升其經營便利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此次開放新政的提出是對前一階段金融開放總體方向、政策原則的落實和深化。“比如,同時取消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體現了外資和中資的一致性標準;再如,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也是促進市場更充分競爭的體現。”曾剛説。
“鯰魚效應”將會擴大
——“小而美”“小而精”的外資進入,將促使中國金融體系更加均衡
新一輪金融開放政策落地,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據了解,當前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已形成了國有、民營和外資等多元股權結構。其中,民營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保險公司總股本中,佔比已分別達到43%、56%、83%和49%。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資産佔比為1.64%和6.36%。
郭樹清指出,金融管理部門堅持內外一致,對境內外各主體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在同一規則下開展合作與競爭,形成多贏格局。他表示,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公平一致的市場環境,將更加有利於銀行保險機構充分競爭,優化股權結構,規範股東行為,形成合理多樣的市場體系。
以“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在華外資保險公司”為例,放開前,外資保險公司境外股東應為保險公司;放開後,允許符合條件的非保險金融機構持股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豐富外資保險公司的股東類型和資金來源。“目前中國保險市場已經引進6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取消相關業務年限以及總資産的要求,將有利於鼓勵和引導後發優勢顯著的優質外資保險經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有利於中國加深與國際先進同行的交流合作。”肖遠企説。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看來,金融業推出新一輪對外開放舉措,利於引入有特色有優勢的外資中小金融機構,改善國內金融機構體系不夠均衡的現狀,促進內外資中小金融機構開展包括股權、業務、産品等層面的更多合作,也有助於金融更好服務民營小微企業。
“此前,中國引入的外資基本上是頂級特大規模知名外資機構,規模限制的取消有利於引入外資中規模相對較小,尤其是發展較好、‘小而美’、‘小而精’的中小型外資進入中國。這些中小外資機構的引入,一方面有利於金融業對外開放中主體層次的豐富,改善中國金融體系不均衡的狀態;另一方面,有利於形成‘鯰魚效應’,促進金融業充分競爭,讓實體經濟中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獲得更多支援。”董希淼對記者説。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係系主任彭支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推出新一輪擴大金融開放的措施,一個直接效果就是促進國內金融行業競爭,提升金融市場在配置要素和資源方面的效率。“如今,中國經濟正在謀求更高品質發展,因此金融業也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此時,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顯然有利於促進改革,讓中國金融行業加速提升。”
快馬加鞭“入場競技”
——金融對外開放的新動作,較好地回應了外資的現實需求和關切
瑞士銀行對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絕對控股;約旦阿拉伯銀行和摩洛哥外貿銀行成功設立上海分行;安聯(中國)保險獲准籌建,成為中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美國標普公司獲准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美國運通公司在中國境內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已經審查通過……隨著上一輪金融開放的持續落地,外資金融機構正越來越積極地佈局中國市場。
如今,新一輪金融開放政策顯然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對海外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新加坡星展銀行表示,開放政策的落地使得外資銀行可以在中國有更加公平的競技場,更多改革之後,星展銀行也更加願意在中國投資,更加願意拓展在中國的業務。摩根士丹利預計,隨著中國A股市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的提高,外資持有中國A股的比例在10年內將從2.6%上升至約10%,每年有望帶來上千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資本市場。
作為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外資財險公司,安盛天平將由法國安盛100%全資持有,是中國財險公司前20強裏的首家外資全資公司。近年來,中國金融業的不斷開放特別是保險業的快速增長,讓安盛天平堅定了加大佈局中國市場的信心。
安盛中國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衛澤韋表示,保險監管機構正推動市場自由化發展,也為外商提供了與國內企業相同的市場準入水準,積極的變化隨處可見。“我們始終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並且相信中國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現在我們已經成為國內行業領先的壽險及財險外資公司,在未來安盛天平將繼續致力於服務中國市場大眾並進一步深耕保險行業,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從而以‘質’取勝。”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6家,實際使用外資24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3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達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大幅增長,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經濟體對華投資出現較快增長。外資大量來華投資興業從一個側面也表明,經濟發展新形勢要求中國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務。擴大金融開放,顯然有利於這種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可以説,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舉措,較好地回應了外資的現實需求和關切。”彭支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