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蓄能助力正當時——中國經濟首季調研之區域篇

2019-04-16 14:08:00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字號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陳煒偉、申鋮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更是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亮點頻現,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增長帶、增長群顯現持久動能,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漸次展開。

  添動能 發揮各自優勢助推聯動發展

  4月15日,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開始鋪軌。這條運用BIM技術模擬施工過程、雲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鐵路,未來通車後,北京與雄安將實現半小時通達。

  

  市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控;骨幹交通路網建設加緊推進;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地下管廊等建設準備工作有序展開……兩年來,雄安新區一批基礎性重大工程項目啟動實施,這座未來之城正逐步綻放。

  雄安新區正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寫照。去年以來,我國著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

  就在本月初,位於珠江口的南沙大橋正式通車。這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條連通珠江口兩岸的過江通道,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開通的又一條交通“動脈”,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向著構築“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的發展目標又邁進一步。

  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出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進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鞏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良性互動格局加快形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引領力不斷增強,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穩步提高,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快速成長,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區域經濟結構將持續優化升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説。

  激活力 在改革創新中為高品質發展開路

  素有“接軌上海第一站”之稱的嘉善,近日宣佈在上海建立嘉善國際創新中心,鼓勵本地高科技企業入駐設立研發中心,形成“前臺在上海、後臺在嘉善”的滬善協同創新模式。

  從上海到江浙設立“産業飛地”,到如今周邊城市到上海設立“科創飛地”,這一來一回成為長三角結構升級、動能轉換的最直觀體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協同和利益分享新機制,也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譜出新樂章。

  區域政策的一個要點,是統一國內大市場,這既是區域政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去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對外公佈,在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優化區域互助機制、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創新區域政策調控機制、健全區域發展保障機製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積極行動,一批先期成果已經顯露。

  在東部,年初,“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剛一掛牌就引人注目。一年前,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滬成立,三省一市抽調精兵強將集中辦公。

  在北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落地,深入推進疏解到雄安新區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構建新型住房供給體系等改革舉措,彰顯了雄安新區打造改革開放前沿的勇氣和決心。

  在南邊,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11座城市7000萬人口未來如何聯動發展顯露端倪。

  以改革促創新、謀發展。從高端製造業、到現代金融服務業,一系列瞄準高品質發展、助推高品質發展的項目、企業、計劃在各大區域落地生根。

  “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還是在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聯動性、整體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重要的是,改革創新不能“踱步”,更不能“止步”,要堅定持續走下去。

  拓空間 在開放中挖掘區域協調發展新潛能

  出口增長37.5%、進口增長12.4%,這是四川省15日發佈的一季度外貿“成績單”。同期,全國進出口增速分別為0.3%、6.7%。

  遠超全國整體水準的背後,有個關鍵詞格外亮眼——“一帶一路”。依靠直抵歐洲的中歐班列,不沿邊不靠海的四川,站上“西向開放”的潮頭。

  “四川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范波説,“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把西部內陸地區推向開放前沿。

  廈門鷺島,海天碼頭,進出口貨輪往來繁忙,冠以“絲路海運”品牌的航線正串聯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自去年底“絲路海運”啟動以來至今年3月底,34條“絲路海運”航線共開行完成269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1萬標箱。一系列對標國際一流的服務標準正在加快落地,對接海鐵聯運的運作機制已加快形成。

  “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資源要素的整合愈發重要,協同化、系統化將成為深化改革的關鍵。”福建省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薛侃説,未來幾年福建將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共通、公共服務共用等機制創新,進一步釋放區域經濟活力。

  內外融通、山海協作。在中國經濟畫板上,開放始終是亮麗的底色。在與世界的互聯互通中,區域協調發展動能更加增強。

  今年3月,義大利、盧森堡政府相繼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這個春天繼續擴大。

  向內看,從上海出發,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從一枝獨秀逐步形成“1+3+7+1”雁陣,將構成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發展格局。

  向外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從春天出發,區域協調發展蓄能助力正當時。(參與采寫:王攀、魏董華、何欣榮、楊迪)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