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3月數據發佈在即,降準還是不降準?

2019-04-11 14:1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4月伊始,一則“降準”假消息的流傳以及央行之後快速的辟謠,將“降準”的話題一時間推向高潮。3月各項宏觀數據以及金融數據發佈在即,這場有關“降準”的大討論也在繼續。《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來自銀行、券商以及智庫的多位業內人士,關於會不會降準、什麼時候降準、以什麼形式降準,他們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焦點一:是否存在降準的空間?

  ——更多人認為存在今年存在降準空間和可能。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從資金面缺口角度看仍然存在降準的空間和可能。在假設外匯佔款仍然保持小規模波動的情況下,4月份財政存款和MLF到期會造成基礎貨幣面臨約1萬億元的缺口,加之同業存單到期高峰和地方政府債加速發行都會加大流動性的擾動,4月份存在降準的空間和可能。結合二季度共有1.2萬億元MLF到期,三季度更有1.66萬億MLF到期,大規模MLF到期也需要降準或續作MLF對衝,相比而言降準可能性更大。

  華創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張瑜也表示,市場普遍對美聯儲在2019年加息次數的預期為0次,美聯儲放緩加息減小了對國內貨幣衡策的掣肘,使得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增強。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表示,當前不需要全面降準,理由如下:第一,當前呈現出貨幣松、信用緊的格局,原因在於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渠道受阻。這背後既有實體經濟結構調整困難、部分行業領域債務負擔過重的因素,又有金融監管加強導致影子銀行、銀行的影子萎縮的因素。因此,貨幣再寬鬆可能作用也不大。第二,貨幣政策過度過快地放鬆有刺激資産價格過快上漲的風險,當前保持金融穩定同時保持經濟穩定應該依靠財政政策。第三,全面降準一般適用於外匯佔款大幅度下降之時,以彌補基礎貨幣供應不足,但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呈現的資金流出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不過,他也表示,支援普惠金融的結構性降準是另一回事。

  背景:去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五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共3.5個百分點,力度較大。在今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和國際比較而言,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中等的,在這個階段,一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合適的、必要的。所以準備金率下調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應該説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比起前幾年已經小多了。

  焦點二:是全面降準,還是定向降準?

  ——多數人認為定向降準概率更高。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在二季度延續企穩趨勢,央行將更加強調貨幣政策的“精準滴灌”功能,以在保持“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的同時,避免導致短期通脹壓力和金融市場過熱。因此,相較于全面降準,定向降準的優先級正在上升。

  明明表示,大概率會是定向降準。首先,定向降準置換MLF經過2018年後已經沒有操作上的障礙;其次,4月7日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提出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張瑜表示,定向降準可能性依然高於全面降準。儘管1-2月實現了金融數據開門紅,但企業中長期貸款依然較去年同期少增近760億,寬信用還有待進一步推進。此外,當前小微企業貸款增長主要依賴國有大行的“頭雁”作用,中小行由於資本金壓力和風控難度,在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開展上依然受限。考慮到整體銀行超儲率已經相比2018年有所回升,風險偏好依然是核心堵塞點,因此定向降準能更為有效的指引信用流向,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貨幣政策2018年年中起在穩健基調下向偏松方向調整的目標已基本達成,存款準備金率應該沒有整體性大幅下調的可能。但為了針對性地改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未來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一定程度結構性下調的可能性。如果説2018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目標是總量與結構並重,那麼未來會轉向以定向為主。

  趙慶明表示,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都可能。定向降準是過去常用的,能起到定向調節的作用。無論是定向降準還是全面降準,都可能和置換MLF結合在一起。

  背景:今年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央行表示,這有利於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使更多小微企業受益。

  焦點三:降準可能的時點在幾月?

  ——業內人士表示需要考慮資金面、宏觀經濟以及通脹等因素來進行抉擇,關於具體的時點選擇存在一定分歧。

  中國人民銀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在空間和可能,但是需要結合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整體的金融市場流動性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一季度經濟數據還未全面出爐,目前不是決定是否降準的最好時機,是否降準仍有待觀察,主要需關注經濟運作的情況。

  程實認為,當前央行正處於較為舒適的政策環境之中。一方面,人民幣幣值持續企穩,減弱了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另一方面,越過一季度末的短期高峰之後,4月初貨幣市場利率再度回落,民間借貸利率保持平穩,表明市場流動性依舊維持于合理充裕的合意水準。因此,降準的政策空間擴大,但是政策急迫性下降。得益上述環境,央行料將緩步慎行,更加從容地平衡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

  溫彬表示,從市場資金層面來看,央行已經連續數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沒有大幅上升,流動性總體穩定。考慮是否需要降準,除了短期資金面,還要結合一季度宏觀數據、通脹水準等綜合考慮。針對短期流動性壓力,央行也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代替降準,比如逆回購、續作中期借貸便利,來保持流動性的穩定。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降準的時點一般會在1月、4月、7月和10月。一般是在上個季度數據出來之後,再評估是不是需要降準。降準一般來説是比較猛的刺激手段,如果經濟數據落于預期,降準能夠起到很好的逆週期調節作用。

  明明表示,降準時點可能是4月或6月。影響降準的時點因素主要是經濟基本面的情況和流動性缺口,基於4月流動性缺口和支援中小企業融資的考慮,4月降準概率較大;如果一季度經濟數據表現有所回暖,降準可能推遲到6月份對衝年中時點流動性壓力。落到月內時點,降準時點大多集中在5日、15日、25日,具體時點則更多考慮流動性影響,包括繳準、繳稅、MLF到期情況等。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表示,短期來看,4月並不是降準的較好時點。一是當前市場流動性處於相當寬鬆的時點,隔夜SHIBOR已經連續多日降至2%以下;二是受非洲豬瘟影響豬週期提前,通脹存在上行壓力,制約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空間;三是3月PMI表現好于市場預期,加上中美經貿磋商進展順利,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勢較為樂觀。

  焦點四:3月金融數據表現怎麼樣?未來貨幣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會怎樣?會降息嗎?

  ——大部分人士對3月數據比較樂觀,至於未來的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業內人士表示還是會保持穩健偏寬鬆,但全面下調存貸款利率可能性不大。

  明明表示,從目前來看,3月金融數據可能相對較為樂觀。其預計3月信貸增量在1.3萬億左右,增速13.4%,社融增量在2萬億左右,同比增速在10.3%左右。央行貨幣政策還是相機抉擇,逆週期調節要求貨幣政策保持偏松的取向,更多結構性貨幣政策以支援中小企業融資而非大水漫灌,後續需要觀察金融和經濟數據情況。

  程實表示,中國金融數據將在3月進一步鞏固向好趨勢。整體而言,一季度金融數據料將呈現數量和結構的雙重改善,“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加快。數量層面,社融存量增速、M2增速、M1增速有望企穩回升。結構層面,中長期信貸有望持續回暖,從而增強“寬信用”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展望未來,貨幣政策的“穩增長”方向不會動搖,將貫穿2019年全年。2019年全年將有至少250個基點的全面降準或定向降準。全面及定向降準,有序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加碼,預計將成為2019年中國央行的主要政策工具,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則很小。

  張瑜表示,預計3月社融有望達2萬億左右,同比增速10.2%。在央行“寬信用”意願下表內信貸規模或較去年同期小幅改善達到1.3萬億。她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穩健中性,一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著重于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另一方面,在總量呵護下維持底線定力和偶爾製造的“緊張感”,避免給市場大水漫灌的錯誤期待和過度的流動性幻覺。貨幣政策選項中,降準的選擇順位較降低政策利率相對靠前。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