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外商投資法》:制度型開放邁出關鍵一步

2019-03-19 08:4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中國外商投資領域有了新的基礎性法律。這是一部備受全球投資者關注、又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全方位影響的法律。

  如何理解這部法律的出臺?多方分析指出,《外商投資法》誕生於中國現實的土壤,一邊是中國立法工作不斷向前發展,一邊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新形勢。基於現實,回應問題,《外商投資法》以法的形式著力於投資促進和保護,為外企在華投資興業創造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同時,這也標誌著在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中國邁出關鍵一步。

  從“外資三法”到一法統領 

  ——外商投資立法與時俱進,適應全方位對外開放、高品質發展新形勢 

  談到《外商投資法》,許多人第一個想知道的或許是,中國的對外開放已走過40年,為何在第41個年頭要出臺這樣一部法律?

  這就離不開對現實背景的理解,其中的關鍵詞,一個是法,一個是新形勢。

  先看“法”。中國的對外開放立法是從外商投資立法起步和發展起來的。1979年7月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批出臺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它標誌著中國打開大門引進外資、實行對外開放。1986年和198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先後制定了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陸續制定了一大批有關外商投資的實施性、配套性法規和規章。“上述‘外資三法’,為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發展創造了良好法治環境,對推動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説。

  王晨指出,“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勢下,‘外資三法’已難以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實踐的需要。”“外資三法”的相關規範已逐步為公司法、合夥企業法、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等市場主體和市場交易方面的法律所涵蓋;同時,新形勢下全面加強對外商投資的促進和保護、進一步規範外商投資管理的要求,也大大超出了“外資三法”的調整範圍。基於此,迫切需要在總結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資基礎性法律取代“外資三法”。

  再看“新形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制定統一的《外商投資法》,改變以往法規分散的狀態,同時與國際法律體系接軌,這是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實踐需求。同時,中國引進外資到了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謀求高品質發展,就需要公平、中立的競爭環境。以《外商投資法》來營造法治化市場環境,這不光有利於吸引優質外資,也有利於以競爭促進中資企業做大做強。第三在於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許多領域需要良好競爭環境來培育,需要新的産業進入。這就需要新的管理意識跟上來,鼓勵國際主要企業進入中國,鼓勵他們在中國投資、研發,而法律保障是對他們最堅實的支撐。

  因此,總體來看,這個新形勢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是引進外資走向高品質發展,是科技革命下國際競爭的需要。

  “在改革開放40年後的第一個春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表明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意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説。

  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 

  ——立下“四梁八柱”,既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又直接回應外界疑慮 

  《外商投資法》是一部怎樣的法律?

  “一部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王晨説,制定外商投資法,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國家立法表明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意志,展現新時代中國積極的對外開放姿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現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精神和要求,使這部法律成為一部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

  “新時代我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王晨還介紹,外商投資法是新形勢下國家關於外商投資活動全面的、基本的法律規範,是外商投資領域起龍頭作用、具有統領性質的法律。因此,這部法律重點是確立外商投資準入、促進、保護、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規則,建立起新時代我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

  《外商投資法》由總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6個部分組成,全文共42條。在專家看來,這部法律還有一些突出的特徵。

  深厚的實踐基礎——該法明確實行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既是國際先進規範,也已在中國厚植沃土。在陳鳳英看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把外商來華什麼能進、什麼能選擇性地進、什麼不能進講得清楚明白,這在國際上是先進的外資管理經驗。同時,經歷前期的試點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從上海自貿試驗區走向全國,在中國市場上也受到歡迎。從2018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來看,清單越來越薄,未來還有望繼續縮減。

  直接回應現實問題——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會長趙旭東認為,《外商投資法》針對外商特別關切的一些法律問題,包括投資審批問題、智慧財産權問題、技術轉讓問題等給予了直接的回應,作出比較徹底明確的規定。以技術轉讓來説,趙旭東説,《外商投資法》審時度勢,根據最新情況進行修改,在這方面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實際上,中國從來就不是強迫轉讓技術,只是鼓勵和希望引進更多先進技術。但是,現在有人指責或是認為中國強迫轉讓技術,因此,立法的重要考慮也是希望通過法律明確的規定來糾正這種説法和打消不必要的疑慮。

  開啟引資新里程 

  ——為中國企業創造充分競爭環境,為外商投資送上“定心丸” 

  一部法律的出臺,往往需要大量的配套來解決銜接和執行的問題。在這方面,一些投資者還有疑惑。

  一是過去中國有關部門和地方曾出臺許多相關的條例、政策等,《外商投資法》出臺後怎麼辦?陳鳳英指出,過去由於時間緊急等多種原因,外商投資方面的條例和規定、政策等大量存在,但這是行業和部門性質的,和法律的效力不可比。從條例到法律的轉換,也就是為了營造更可預期的法治環境,避免各地條例相互衝突或政策意外廢止的情況。《外商投資法》出臺實施之後,肯定是以法律為準。

  二是法律落地執行問題。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指出,《外商投資法》是非常原則性的,每一條都需要有複雜的落地條款。譬如,服務和投訴怎麼落地?外資管理是多頭管理,除了商務部,還有工商、稅務、海關等多部門,怎樣才能協同管理?這些都具有挑戰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外商投資法》通過以後,肯定還會起草相應的配套法規規章。在法律文本確認之後,相應的執行文本也會出臺。

  那麼,《外商投資法》對市場主體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對國內企業來説,準備好跟外商公平競爭了嗎?“開放以後,是不是會對民族工業、國內企業産生一定的競爭壓力?坦率説肯定是有的。”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説,比如特斯拉進入中國,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國內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競爭環境、一個競爭過程,才能夠強大。從這幾年的發展態勢來看,我們不怕競爭,變壓力為動力,這對激發我們自己的科創能力、科創活力大有作用。

  對外商來説,來華投資又將怎樣?陳鳳英認為,總體來説,《外商投資法》穩定了外商預期,對於進入中國市場的一些現實擔憂也有了回應,在華外商權益能夠得到法律保障,這對穩外資是有利好的。同時,出於法律的權威性,外商不用再擔心某個條例突然增加或廢止,因此也能鼓勵長期投資,鼓勵更多高技術産業的進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過去一些地區營商環境總體還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一部通行的法律有利於地區之間的均衡,促進外資深入到內地有潛力的地區。“總體來説,《外商投資法》給了外商法律保護,對地方引資是有利的,這也是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要一步。”她説。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