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跳槽的90後,需要什麼樣的激勵模式
過完年回到北京,從東北漂到北京的90後杜偉,正在尋找下一份工作。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健身房的“會籍顧問”,“説是顧問,其實就是個推銷員,早上八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週休一天,保險要自己上,底薪就是最低工資,剩下的全靠賣卡提成。”杜偉之前所在的健身房,不論是“會籍顧問”還是“健身教練”,大多是外地來京的90後,員工流動性很大,“你能幹到一兩年就成元老了。”
“從某種意義上説,也不能否認90後的擇業觀,認為他們就是頹廢不努力,他們有不一樣的需求。”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多年的馮先生説,這使得企業必須考慮90後需要的激勵模式。“有時候,比起漲工資,食堂多幾款麻辣燙、健身室多幾臺新機器、可以用公司協議價訂度假酒店,這些東西的吸引力對90後員工更大。”
“你是不是和領導吵架了?”
過年前剛剛辭職的90後韓伯平,春節回老家時受盡了白眼,“老家的人都批評我説,你都換了多少個工作了,你們90後就是不踏實,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剛開始我特別生氣,還解釋,後來也不解釋了,悶著頭聽。”韓伯平覺得,在老家縣城,人們眼中的好工作,不外乎就是機關和事業單位,甚至“在鄉鎮當個聘用制的臨時工”,都是“有社會地位的”。相比之下,他在北京的打拼和換工作,老家人並不理解。
換工作的原因,是因為韓伯平所在的公司業務發生變化,他所在的業務線不再追加更多投資。“既然公司要我走人,就拿補償好聚好散。”這在韓伯平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老家人眼裏卻有些不可思議,“他們都問,你是不是和領導吵架了?”
儘管以韓伯平現在的工作業績,找到下一家公司並不太難,但他也發現了危機,換了幾家公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公司裏幾乎沒有超過35歲以上的老員工。“35歲就像一個檻,就像一個開口向下的二次函數的最大值,超過這個歲數,公司就認定你要的工資高,家庭負擔多,比不上年輕人肯加班,能‘996’。”韓伯平希望通過跳槽,不斷突破升職瓶頸來提升職位,在35歲前升到管理層。
但是,這樣的理想,在同為90後的唐斌看來,很難如願以償。唐斌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老員工總是吐槽我們,早來幾年,還能有股權、期權,現在就剩工資了。”唐斌發現,公司的80後員工,大多有股份,要麼是元老,要麼是從別家公司挖過來的“大牛”,後來的基層員工也多有象徵性的股票,但到了他這一撥,只剩下“加班和工資”,“行業大格局已經基本定了,留給我們後來者的沒有肉,只剩下湯。”
這樣的心態讓唐斌覺得,到哪兒幹都是打工,他跳槽,甚至不在意工資本身的增減,而更關注和管理者“對付不對付”。
“多這幾千元,買得起房嗎?”
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當分校區負責人的80後周先生,最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兩個剛招進來的90後部下,一週之內都辭職了。事後周先生找其他同事了解,得知其中原因,“一個覺得我不尊重他,不重用他,另一個覺得我上次批評他,讓他下不來臺。”這讓周先生大為不解,“覺得我有哪點不尊重,覺得我批評得不對,可以來溝通,而不是甩手走人啊。”
但是,真正讓周先生心裏不舒服的,是他眼中這兩個“不合格員工”,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公司,而且職位還晉陞了。
對於這點,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多年的馮先生則看法不同。“很多管理者會覺得,我給了員工工資,他就要給我做事情,但90後的想法並不是這樣的,很多90後員工離職的原因不是因為差錢。”
馮先生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與70後員工入職後人生起跑線相差不多不同,90後進入職場,起跑線並不一樣。“我們70後參加工作,都要白手起家一點點成家,買房買車養孩子,沒有穩定且不斷提高的收入真的不行。但90後不同,很多90後其實不差錢,或者説不差那點工資,因為他背後有‘6個錢包’,就算這些‘錢包’支撐不起他們在一線城市安家,回老家過舒服的小日子是不成問題的。”
這一點,周先生也感同身受,他曾與一位90後員工談話,希望對方能多上幾節課。“我好心好意,想讓他多一些收入,人家倒好,直接説,多這幾千元,買得起房嗎?”周先生驚訝地發現,在這名部下看來,同樣的時間成本,享受生活比賺錢的優先度更高。
“誰都想有安全感”
不過,在90後外企員工王宇森看來,想留住90後員工,光有一些表面激勵還不夠。“其實我們這代人也想有安全感,不然每年不會還有那麼多人考公務員。”2018年,國考報名人數高達165.97萬人,而招收計劃不過才2.8萬人,他自己也曾動心參考。
從小到大,王宇森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從上學到工作,我們周圍的變化太快了。我們上學時羨慕的好工作,現在沒人願意去了,爭著去的好專業,現在也未必好找工作。”王宇森説,“經常有人説,我們這代人缺少職業規劃,可是規劃又怎麼能趕得上變化,18歲高考報志願,研究生25歲畢業工作,這7年中,社會的變化多大?”
同樣的困惑,也困擾著唐斌。“我曾經想攢夠多少年工作年限,然後買房安家,可追不上房價,也曾經想繼續回學校讀研,可讀研3年,又可能錯過好多機會,都説我們這代人‘佛係’,‘佛係’的背後是缺少安全感。”
馮先生經常能聽到新員工的抱怨,“不外乎是幾個方面,工資買不起房子,未來能晉陞的位子都被佔了……我經常對他們説,我參加工作時你們才出生,那時候,社會的變化同樣很快,剛參加工作同樣什麼都沒有,還是要能吃苦,不要想著一口氣完成所有目標。”
不過,漸漸地,馮先生也覺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壓力,也有每一代人的解決辦法。“有的時候,對於他們來説,在這個時代,跳槽也是一種應對辦法。只不過,人生總是要恪守些什麼。步履堅定地追求職業的成長,會比心浮氣躁地跳來跳去,更有利於自己長遠的發展。”(記者 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