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增值稅起徵點3萬變10萬: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2019-01-11 10:07: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降成本、減稅負,要用制度的溫度、韌度和黏度,營造一個宜商宜工的環境。唯有如此,經濟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開年之初,小微企業迎政策利好。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最新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從五個維度切實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稅費,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其中包括: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的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

  一季度能否平穩開局影響著全年的經濟形勢。在年初,給小微企業送上的減稅“禮包”有助於提振信心和預期,為全年經濟平穩運作夯實基礎。

  作為穩增長和穩就業的生力軍,小微企業的穩定發展已然是關係全局的大事,不僅具有極高的經濟效應,而且具有顯著的社會效應。

  此次的減稅禮包,一方面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另一方面降低享受優惠的小微企業標準,調整後優惠政策將覆蓋95%以上的納稅企業,其中98%為民營企業。同時,大幅提高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起徵點——從3萬到10萬。這樣一來,大量小微企業能因此享受到免征增值稅的實惠了。

  這可謂切中小微型民企迫切需求之舉:相對於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合理避稅空間有限,此次減稅實打實提高起徵點、降低應納稅額,將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稅負,並激勵更多人自主擇業、創新創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休養生息的進取環境。可以説,這次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更帶有雪中送炭、與民生息的積極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很多人總擔心,雖然“上面”不斷減稅,但在“下面”卻可能出現“稅越減越多”之怪現象。這並非杞人憂天:現實中,有些地方政府稅收降低、債務維持在較高水準,各級政府財政收支量入為出,甚至存在剛性缺口下,減稅降費在實踐中就缺乏可行空間,所以明減實增的情況確實存在。

  而這次,中央承諾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給地方帶來的財力缺口,這也將有助於提高地方履行大規模減稅降費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與民休養生息的生態閉環,這有助於消除地方政府和小微企業雙方的疑慮,也使大規模減費降稅有效轉化為增強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的助推力。

  需要指出的是,最新的減稅降費舉措,並非通過修改相關法律完成,而主要是行政性的政府讓利。這就帶來了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疑慮。如三年的減免政策優惠結束後怎麼辦,這無疑給中小企業的中長期投資帶來困惑;同時,大規模減稅降費有效執行的話,將降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即便中央轉移支付到位,至少也會改變各級政府的收支結構,其中的壓力是否能有效緩解,也需關注。

  從這個角度看,減稅降費既是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不妨在立法層面上加以鞏固,為民眾和企業提供穩定的預期,避免被解讀為是“應急之舉”;同時,在大規模減稅降費下,要切實有效地推進政府的精兵簡政改革和財政預算體制改革,使減收與減支實現統一,進一步增強人們對持續減稅降費的信念。

  要而言之,要用制度的溫度、韌度和黏度,營造一個宜商宜工的環境。唯有如此,經濟才能真正行穩致遠。(劉曉忠)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