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電商刷單透支消費者信任 網際網路時代也需要“老字號”

2018-11-27 08:45: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電商刷單亂象何時了

  實習記者 代小佩

  哪有買賣,哪就有江湖。

  “網際網路産業缺乏良好生態,集草莽、江湖和官場文化于一體,滋生了電商刷單亂象。”網際網路行業資深分析師葛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電商亂象亟待治理,但取得成效非一朝一夕之功。

  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握手網”“寶寶刷單網”等多家網購刷單平臺近期異常活躍,其中“握手網”號稱有60萬“刷手”24小時待命。後續報道稱,經曝光後,兩家刷單平臺改頭換面繼續運營,刷單業務依然未止。

  眾所週知,我國電商領域的第一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排序經濟令刷單屢禁不止

  刷單是店家花錢請人假扮顧客,通過虛假購買行為提高網店排名和銷量,從而獲取好評吸引顧客。早年3·15晚會曾曝光過網購刷單內幕。“電商刷單就是商業欺詐,是網際網路的痼疾。”葛甲直言。

  據了解,京東、阿裏都出臺過相應措施懲處刷單行為。比如阿裏專門研發識別和處置刷單的模型,對平臺系統進行清查,京東也採用了“反作弊識別系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註冊刷單平臺或加入刷單群、繳納會費、接受培訓、按步驟買賣……刷單從單獨行動變成團隊作戰,從“刷好評”到“刷差評”,從單純在交易量的數字背後加“0”變成以假亂真的購買行為。刷單成了一條日益龐大的灰色産業鏈,葛甲説:“由於難以被發現且成本低,網際網路平臺很容易滋生刷單現象。”

  葛甲把網際網路經濟看做“排序經濟”,排位越靠前,流量越大,短期收益越豐厚。“大家都追求好看的數據。”葛甲説,賣家雇“刷手”製造店舖繁榮假像,消費者通過銷量判斷商品是否值得購買,平臺需要銷量來聚集流量和人氣。“但真實數據很少。”葛甲表示,平臺的商業模式催生了刷單亂象,使得刷單逐漸成為電商行業潛規則。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店舖産品品質再有保障,苦於店舖等級低流量少,也會被捲入刷單的洪流中。

  “要弱化賣家銷量的排序。”葛甲直言,需要多維度的數據顯示店舖的品質和信譽,否則平臺的監管措施無法起到根本性作用,只會讓刷單成本越來越高。

  葛甲還建議消費者購買商品時不要只看銷量。“人多的餐廳飯菜一定好吃嗎?不少網紅店都是找託兒排隊,這和刷單是一個道理。”

  網際網路時代需要“老字號”嗎

  “電商刷單嚴重不是因為它更猖獗而是因為它常態化了,以前刷單是偷偷摸摸的小動作,現在成了商家行銷的規定動作。”葛甲認為,刷單常態化擾亂了市場秩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此表示認同,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刷單是失信行為,其失信收益遠高於失信成本。“這造成了好人受氣壞人神氣、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效應。對消費者和誠信經營者而言危害不容小覷。”

  刷單就是造假,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和安全保障權。《電商法》明文禁止這種行為。劉俊海樂觀説道:“刷單要承擔法律後果,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處罰等。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希望法律出臺能遏制刷單現象。”

  但葛甲謹慎説道,《電商法》出臺是第一步。“立法只是告訴你:刷單違法。更重要的是落地細則。而且,打擊動作太大是否影響行業發展?都需要考慮。”

  “此外,各行各業都在刷單。”葛甲強調,電商刷單只是網際網路行業虛假亂象的冰山一角。“電商刷單與普通人的錢袋子息息相關,才引起廣泛關注。電商刷單背後其實是整個社會的不誠信風氣。”

  長遠來看,刷單會影響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公信力,侵犯消費者權益,形成不守法的社會風氣,帶來壞效應。遺憾的是,網際網路經濟追求速度,大多數人想在一年賺夠一輩子的錢。葛甲説:“這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碰撞。”

  “過去人們講究回頭客,追求‘老字號’。顧客進店買不起,店主也會搬張凳子照顧你。現在人們沒有這樣的經營理念。”葛甲説,網際網路企業也要有培育常青之樹的意識。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