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頑童”的巧克力“夢工廠”
星相巧克力、小狗巧克力、抹茶巧克力、萬聖節巧克力、杏仁巧克力……每當有學生或者客人來訪,劉樹童都會興奮地從冰箱裏拿出自己設計並手作的各式精美巧克力供大家品鑒。
65歲的劉樹童來自臺灣高雄,是常州一家巧克力手工坊的技術總監。雖然頭髮已經花白,卻對巧克力這種似乎專屬年輕人的“浪漫食品”癡迷不已。談起巧克力的歷史、製作、文化,老劉總是精神煥發,滔滔不絕。
“溫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讓奶油沸騰起來。”“85攝氏度後倒入黑巧克力。”“將巧克力液體倒入塑膠方盒中,抖一抖,除去空氣。”筆者日前來到劉樹童所在的巧克力手工坊時,12位學員正在劉樹童的指導下製作原味生巧。
調溫、攪拌、冷凍、撒粉、切塊,每個步驟,劉樹童都會走到學員面前親自指導,糾正錯誤動作。看到學員做得有模有樣時,老劉總是笑著誇上一句:“你做得挺漂亮的!”
除了講授巧克力設計、製作技巧外,劉樹童更喜歡跟大家聊一些巧克力的歷史和文化。“我就想做一些事情,讓更多的人了解巧克力,DIY就是一種傳播巧克力文化的互動方式。”劉樹童説。
為了更好地普及巧克力文化,劉樹童曾歷時一年,在《常州日報》連載了51篇介紹巧克力的文章,包括“巧克力與健康”“巧克力歷史與文化”“巧克力的製作”“巧克力世界”四部分。
細心的老劉專門將這些文章剪下來,裝訂成冊,取名為《巧克力傳奇》。記者從他手中接過這本“寶典”,發現裏面的文章篇幅不長,講的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比如《吃巧克力會發胖嗎》《如何品嘗巧克力》《節日巧克力怎麼挑》等等。
令很多人驚訝的是,劉樹童並非巧克力製作“科班出身”。
自2000年到大陸發展,劉樹童的創業方向一直是設計生産包裝禮盒。由於設計精巧、品質穩定,他的公司成為不少知名酒類、化粧品和巧克力企業的合作夥伴。
“最高峰時,我們與全球近60家知名巧克力工廠合作,很多工廠都送樣品給我們。慢慢地,我也越來越了解巧克力。”劉樹童説。
在他看來,巧克力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製作工藝,做出來的巧克力口味也各不相同。
“比利時的巧克力製作工藝比較考究;法國的追求浪漫,造型美;瑞士盛産牛奶巧克力;德國有非常多的巧克力作坊,發明瞭很多生産機器;美國大大推動了巧克力的平民化。”談起世界各國的巧克力特點,劉樹童如數家珍。
劉樹童告訴記者,在大陸生活十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陸的發展太驚人了!”
“1992年我曾到上海、蘇州旅遊,那時感覺還比較落後。20多年下來,上海、蘇州已經成為經濟發達的大都市。尤其是這幾年,高鐵、網際網路等快速發展,在大陸生活真是太方便了!”劉樹童説。
大陸良好的政務環境和熱情的民眾,更堅定了劉樹童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決心。“政府對企業始終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近幾年,大陸出臺的惠臺政策越來越多,企業生産更加便利。常州熱情的市民,更讓我有一种家的感覺。”
劉樹童告訴記者,未來,他希望建成一個巧克力“夢工廠”,既能展示機器生産巧克力的場景,也能讓觀眾看到巧克力師傅的手工表演,還能開闢一塊區域專門做巧克力文化推廣教育。
令劉樹童欣慰的是,他兒子今年9月也來到常州,與他一起在大陸書寫新的“巧克力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