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東城園聚集超900家文創企業
青龍衚同聚集多家大型文化企業
日前,位於北京東城區的青龍文化創新街舉行開街儀式。這條有著500多年曆史的老衚同經過近十年的清理整頓,現已變成北京宜居、宜商、宜遊的樣本,各種元素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據中關村東城園管委會副主任韓樹凡介紹,目前這裡已經成為文化創意産業基地,聚集了一批優質文創企業、衚同創意工廠和上萬名文化産業人才,2017年東城園高新企業就實現總收入2336.4億元,同比增長22.3%。
民居:老衚同升級為文化創新街
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市、區政府前後投入8000多萬元實施青龍衚同環境改造工作,架空線入地、公共空間改造、綠化美化等工程陸續開展,為街區內的原住居民、創意人士和文化企業打造一個和諧的社區環境。
2017年,東城園管委會、歌華文化集團、丹麥企業代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借鑒丹麥哥本哈根市老城有機更新的理念和綠色環保的生態技術,在青龍街區項目中實現宜居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在此合作下,東城園管委會邀請丹麥企業“築土國際”為青龍文化創新街區制定概念性規劃,通過建立交通系統、公共空間改造、環保的基礎設施、挖掘文化遺産四個維度,在青龍街區內建設一條“青龍之環”的動線,帶動區域環境提升及街區文化活力。
産業:文化創意産業集群
東城園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09年起就有大型的文創園區企業進駐青龍衚同搭建創業平臺,因為這裡有歌華大廈、雍和大廈,裏面聚集了很多大型文化企業,已形成文化企業生態要素。經過十多年的環境改造,這一街區的産業生態體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已經形成文化産業集群,目前擁有900多家文化創意企業。
據介紹,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中關村東城園還努力為企業打造服務平臺,結合産業定位和青龍街區發展實際,積極推動青龍文化創新街區健康發展,已改造建成5個衚同創意工廠,7個科技創新型孵化器,獲得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形成文化名企雲集、文化人才眾多、金融機構集中紮根入駐、創新孵化活躍、服務體系健全的産業集聚區域,成為東城園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發展的新名片。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推動舊城改造,東城區作為城市核心區域,結合最新北京市新總規,開始推進青龍文化創新街區、白塔寺再生計劃等一批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據東城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青龍項目是源於十年前中關村雍和園建立之初園區企業缺少辦公空間,管委會通過深入調研老城衚同環境改造與衚同辦公空間合理利用,找出了騰籠換鳥的模式,在東城區政府大力支援下,建設了一批衚同創意工廠,青龍衚同成為北京市最有名氣的“衚同創意工廠一條街”,聚集了眾多文化企業和文化人才。
未來:打造北京最具活力街區
據了解,作為今年“2018創意點亮北京”活動的主會場,青龍文化創新街區在本屆活動期間舉辦中丹系列活動:“青龍衚同改造及丹麥設計展”——展示青龍文化創新街區項目發展歷程和成果,展示、推介中丹創新中心建設所應用的丹麥可持續發展相關技術、設備、設施。將由中丹城市領導、專家、設計師與居民一起見證兩市在可持續性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推進的合作成果。設計周同期舉行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從北京與哥本哈根雙城角度探討設計與宜居城市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理論和實踐。
同時,在“新鄰里”計劃帶動下,青龍文化創新街區將繼續打造社區共融、産業共融、文化共融的可持續發展街區,未來,北環試點工程成果推廣至整個青龍街區,在全面提升街區環境品質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以多元化合作的方式整理、挖掘街區內的可利用空間,深入挖掘地區歷史文化遺産,實現産城融合,實現“浸入式”的街區改造模式,全力打造無圍墻文化産業園區,將青龍文化創新街區打造成為北京宜居、宜商、宜遊的最具活力區域。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東城園GDP完成862.8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區級稅收44億元,佔東城區區級稅收總量的25.6%;規模以上企業共1105家,總部企業162家;主機板及海外上市企業共15家,新三板掛牌82家;園區孵化器14家;東城園高新技術企業428家,實現總收入達到2336.4億元,同比增長22.3%。(記者 趙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