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共用經濟對城市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應該給予包容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人民網記者 董菁攝 |
“我們的每人平均DGDP僅相當於歐盟的1/3,但是每人平均能源消耗水準卻是歐盟的同等水準,這個問題怎麼解決?”9月7日,在2018“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峰會”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提出的問題發人深省。
當天,人民網記者採訪了李鐵,他坦率地指出,共用經濟的發展就是答案之一。
李鐵首先肯定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成績。他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率僅有17%,如今接近60%,涉及戶籍城鎮人口5.2億。歐洲國家如今的城鎮化率達到80%,但實現這一目標卻花費了300年。
但是,他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中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因為沒有好的經驗可以借鑒、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儲備,對於城市綠色的實質也沒有深刻了解,我們的城鎮化發展確實走了很多彎路,造成了城市的粗放型發展,城市生活也變得不那麼方便,能源消耗的問題非常嚴峻。”
中國的城市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李鐵認為,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的力度,提高人們的受教育水準和降低碳排放的意識,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另一方面,技術路線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目前的“共用經濟”模式可以助力城市走向低碳發展之路。
“共用經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它是中國式的低碳綠色道路,是最能夠解決資源有效分配、降低碳排放的一種技術變革方式和市場推動方式。”李鐵大加讚揚道,“我們有網約車,原來一個人開的車,現在變成兩個人一起坐,減少了一半的碳排放,或是提高了一半的效率。我們有共用單車,零排放。我們有快遞,不出門就可送貨到家,快遞員的電單車排放也比較少,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近日,網約車和共用單車暴露的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李鐵指出,任何一種新興事物既面臨著可能的技術短板,同時也會存在突發性的事件和問題。“我們能不能因為這種低碳生活方式産生的問題,就把它一棍子打死?不能,因為我們生活中需要它,我們每個城市居民都需要它。”
李鐵認為,社會應該給予共用經濟這一新生事物更多寬容。“共用經濟是靠技術革命來支援的,它代表著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雖然存在著技術問題,但是網際網路公司、大數據公司正在不斷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
“人工智慧、大數據帶來的社會變革,給了我們生活更美好的一面,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去給它解決問題的時間。”李鐵語重心長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