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中國改革開放助力全球價值鏈重塑

2018-04-17 14:51: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全球價值鏈時代,貨物與服務已經形成生産、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跨國性生産網路。在當前中美貿易關係愈發緊張,美對華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的背景下,急需引入“全球價值鏈”視角來解釋世界貿易發展的新現象,從而探討改革開放的中國在全球價值鏈重塑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概括地説,全球價值鏈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基於經濟全球化而形成創新機制,指的是為實現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産、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的網路,涉及從研發到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佈、産業關聯、資源協同、市場開放、利益共用等特徵看,這一創新的全球性專業化分工機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支撐。全球價值鏈曾經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經歷了約10年的黃金髮展期,而如今,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背景下,全球價值鏈又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主要表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據其技術先行、制度供給以及美元體系等綜合優勢,通過掌控全球價值鏈體系治理主導權從而過度獲取超額壟斷價值。這種治理模式,一方面削弱了鏈主自身的技術創新意願,弱化了價值鏈體系的驅動動能,另一方面損害了鏈條參與方的利益,積累了系統性結構失衡風險,久而久之,會影響世界經濟良性發展。

  面對困局,國際社會表達了重塑全球價值鏈體系的意願。近年來,聯合國貿發會議、APEC領導人峰會、G20領導人峰會等均將重塑全球價值鏈列入議程和規劃。其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價值鏈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又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營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擴大進口”等四大領域進一步向世界釋放出中國改革開放機遇。

  在新一輪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有望從制度供給、技術創新、市場升級三個維度助力全球價值鏈重塑,並依託新型全球價值鏈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制度紅利、創新紅利和市場紅利。

  第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積極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為全球價值鏈治理提供更高水準的制度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契合了全球價值鏈模式下各參與方同生共榮的基本特徵,凝聚了包容共用、開放和諧的中國智慧。近年來,中國在啟動國內自貿區試點的同時,主張並推動亞太自貿區、亞歐自貿區建設,在WTO框架內推進與相關成員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也主張共建金融市場風險防控體系,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改革,強化國際金融領域的制度協調。“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銀行,中國正用實際行動為全球價值鏈制度建設進行有益探索。

  第二,構建開放協同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球價值鏈重塑提供強有力的新技術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在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導下,創新人才建設、創新環境建設得到切實推進,中國的技術創新實力已有明顯提升。在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原則基礎上,中國的人才、資金、市場優勢,將為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提供強大動力,進而為人類科技進步和全球價值鏈治理貢獻中國技術方案。

  第三,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動力源,為重塑全球價值鏈提供高品質市場需求保障。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指引。從全面小康到初步現代化,再到現代化強國,中國十幾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將持續提升,對應的則是中國市場需求的不斷轉型升級。從全球價值鏈運作的微觀機制看,堅實的市場需求才能確保增值價值最終實現。從這個角度講,中國規模龐大、品質優良的市場需求,即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紅利。

  “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矛盾突出的當今世界,面對仍然風險重重的世界經濟,中國將堅定奉行改革開放國策,致力於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更加包容開放、更富創新活力、更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必然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作者: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副院長,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