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明年經濟將突破“L型”向上 迎來高品質發展
中國經濟越來越有韌性 政策因素係主導
近兩年,中國的實際經濟走勢比市場預期越來越好,越來越有韌性,告別了過去的單邊下滑。2018年初,越來越多的經濟觀察者對中國經濟表達了樂觀的看法。
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才帶來了對中國經濟由悲觀逐步轉向樂觀的人在增加?“2017年出現了非常典型的‘經濟多頭思維’:股票強,債市弱,匯率強,商品強。也就是説整個經濟是按照經濟多頭思維在進行交易的。”任澤平認為,關鍵因素是,政策層做對了三件事情:第一,找到了經濟問題癥結;第二,找到了正確解決方案;第三,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度。
未來政策著力點將轉向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任澤平提出,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那麼,何謂新週期?他用一句話概括:“世界經濟在復蘇,中國在去産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2012年美國經濟復蘇,2016年下半年歐洲經濟復蘇,全球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在加入到復蘇的進程。外部的需求在改善,而內部在去産能。
“經濟就是供求,外部的需求在改善,而我們內部在把過剩的産能去化,整個供求格局在改善,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工業品價格的上漲以及企業盈利改善的原因。”任澤平從經濟邏輯學角度這樣解釋新週期。
展望未來的政策著力點,任澤平説:“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部署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而2016年、2017年主要抓的是去産能和去庫存。2018年,隨著經濟L型企穩,政策的重心也在發生變化,與時俱進,未來更多的政策著力點轉向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改革轉型前景樂觀 改革任務依舊任重道遠
中國改革前景值得關注,任澤平認為,總體上講中國改革轉型前景樂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改革的任務已經完成,仍然任重而道遠。未來有以下改革還需突破:
一是通過地方試點的方式調動地方政府在這一輪改革當中的積極性。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通過地方實驗。
二是國企改革。中國過去40年的經驗已經幫助我們分清了什麼産能更有效,什麼産能無效,改革的目的就是用有效産能替代無效産能。
三是大規模放活中國服務業。中國進入到了一個消費和服務業主導的時代,服務業將醞釀出巨大的能量。
四是大規模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包括減稅、降低辦事費用等。其中,減稅政策産生的效果是持續的。降低微觀主體成本,有助於提升微觀主體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五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促進金融回歸本源,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決推進。
會上,任澤平還表示,大約2019年前後,中國新一輪産能擴張,出現庫存週期、産能週期、房地産週期的同時疊加向上,所以,2019年中國經濟將會突破L型向上。未來新一輪産能投資,傳統落後、過剩的産能一定帶有新時代、新週期、新經濟的內涵,代表著高品質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