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上調中國2017年GDP增速為6.7%,2018年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為6.4%。這是IMF今年第二次上調對中國的經濟增速預期。此前,在4月份,IMF上調中國2017年GDP增速為6.6%,2018年增速為6.2%。
6月14日,結束在華開展的關於中國經濟的年度第四條磋商討論任務後,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David Lipton)在聲明中作出了上述預期。
利普頓説道:“中國正向一條可持續增長的道路持續轉型,改革在廣泛的領域取得進展。……受益於政策支援,特別是擴張性的信貸和公共投資政策,中國經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所謂第四條款磋商,是指根據IMF協定第四條款,IMF派出工作人員小組訪問成員國,收集經濟和金融資訊並與該國官員討論經濟發展情況和政策。
利普頓列舉了一些近期風險正在消退的跡象。企業債務增長在放緩,過剩産能減少。房價高漲正逐步得到控制,過剩庫存得到削減。地方政府借款框架正在改善,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藍圖已經公佈。新創建企業數量自2014年改革以來增長了兩倍。數據缺陷問題已得到承認,提高數據可靠性的工作已在進行。利普頓將其歸因為中國政府充分認為到了挑戰所在,採取了關鍵而有效的措施。
不過,利普頓也強調改革需進一步加速,以確保中期穩定,並應對當前經濟發展軌跡可能滑向急劇調整的風險。為此,IMF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中國需要更快地從投資轉向消費。
二、加強市場力量的作用,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三、建立更可持續的宏觀政策組合,包括更多聚焦增長的品質和可持續性,減少對量化目標的關注,逐步實施財政整頓,以及降低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
四、處理金融部門風險,即使會造成一些金融壓力並減緩經濟增長。
五、貨幣政策框架在中期內應繼續得到加強,逐步取消貨幣目標,並恢復實行靈活匯率的進展。
六、政府在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時承擔一些支出責任。
七、中國還需解決依然存在的數據缺陷問題,以幫助進一步改善政策制定。
利普頓最後總結道,鋻於中國在過去十幾年經歷了成功的改革,IMF相信中國政府能夠應對所有這些挑戰。
同樣在6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前5個月中國經濟運作情況,從供給端來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8.1%,和4月份都是持平的,保持了穩定增長的局面。從需求側來看,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1-5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6%,繼續保持平穩,5月的外貿繼續回升向好,出口增速比上個月加快了1.2個百分點。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中國GPD增速已穩定在6.5%左右的中高速水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昕認為,在中國經濟體量不斷上升,基數較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能實現目前的中高速水準實屬不易。這是中國堅持結構性改革和市場化取向的成果。
作為權威性的國際金融機構,IMF對中國經濟的樂觀判斷無疑是對此前一些負面評估的有力回應,將在國內外帶來深遠的影響。外媒評價道,儘管IMF官員早前暗示,中國一季度強勁的經濟表現並沒有完全反映在此前的評估中,但IMF在例行的《全球經濟展望》系列報告之外額外增加預測,十分不同尋常。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實現了7年來首次GDP增速連續兩季度增長,實力“打臉”唱衰者。儘管經濟學家預期下半年GDP增速會有所放緩,但仍將達到政府提出的6.5%增長目標。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