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東莞智慧手機製造高地初成:全球1/5東莞造,推動機器換人

2017年06月09日 09:39:44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這曾是“世界工廠”東莞製造業盛況的寫照。而今,這種盛況在智慧手機行業重現。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廣東省東莞市經信局獲取的數據顯示,2016年東莞手機出貨量為3.13億台,其中智慧手機出貨量為3.02億台,約佔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的20.5%。2017年第一季度,東莞市智慧手機産量為9610.79萬台,同比增長42.5%;出貨量為8015.86萬台,同比增長61.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5.14億元,同比增長42.8%。

  “在電子資訊産業方面,東莞有一個完整的産業集群、産業鏈,這是基礎,但更主要的是在這些年裏面,東莞推進智慧製造不遺餘力,現在所有的手機如果背後沒有龐大的智慧製造支撐,形成不了集群産業的優勢。” 6月8日,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在接受“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慧製造”主題網路採訪團採訪時這樣説。

  已實現集群化發展的東莞智慧手機産業也存在諸多有待完善之處。《東莞市智慧手機産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就指出,“東莞智慧手機企業除華為、金立、宇龍通信、步步高、奧克斯等擁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數仍以貼牌、低端産品為主。同時智慧手機同質化嚴重,産品價格等於甚至低於成本,企業利潤空間緊縮、部分整機企業利潤空間僅為3%左右,競爭優勢不斷衰減。”

  根據《規劃》,未來幾年,東莞市將加大貴智慧手機産業的支援力度,力爭建成全國智慧手機創新研發基地、全國智慧手機自主品牌培育孵化中心、全球智慧手機整機重要製造基地。

  東莞模式

  梁維東介紹説,“東莞是一個通過國際化帶動工業化、城市化這個路徑走出來的城市,它的外向經濟相當突出。在工業化的前期,東莞以來料加工為主,以訂單式的生産模式為主,所以對創新驅動的依賴度是不高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受國際産業調整趨勢的影響,香港、臺灣的製造業正準備向中國大陸轉移,同時積滯港臺的大量資本也在謀求投資出路。

  1978年8月30日,東莞縣二輕局與港商張子彌的香港信孚手袋製品廠簽下了東莞第一宗來料加工企業合作合同。合同規定:由港方提供設備和原材料,並包産品外銷(俗稱“兩頭在外”),東莞則提供廠房和勞動力。9月15日,坐落在東莞虎門的由原東莞太平竹器廠改造而成、與港商合作的全國第一家對外來料加工廠——東莞太平手袋廠正式開工。

  從此,東莞點燃了利用外資的星星之火,“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企業在東莞像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至1993年底,東莞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基本形成,並確立了國際性對外加工基地的地位。

  1994年10月,東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戰略。在這一階段,東莞引導推動已有外商投資項目由低附加值、粗加工轉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項目。科技成為東莞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中電子資訊産業(IT)發展最快,使東莞迅速成為中國的“IT新都”。

  2007年1月,東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又確立了“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的發展戰略,即推進資源主導型經濟轉向創新主導型經濟,初級城市社會轉向高級城市社會。但在推進“雙轉型”的過程中,國際金融危機于2008年突襲,東莞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弊端和風險暴露無遺,30年來持續兩位數字增長的東莞GDP,于2009年一季度史無前例地負增長2.3%,對外出口下降了25.9%。2009年,東莞GDP增長5.3%,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經濟增長速度第一次從兩位數退減到一位數。

  智慧製造

  “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國際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東莞開始思考整個製造業如何發展。在‘十二五’期間,東莞在創新驅動方面就做了很大的努力,這也使得整個東莞經濟的轉型升級在不斷的進步。”梁維東説。

  2015年,東莞在全國率先以“製造2025”為主題,發佈市政府一號文件《關於實施“東莞製造2025”戰略的意見》,提出實施智慧製造、服務型製造、創新製造、優質製造、集群製造、綠色製造“六大工程”。

  同時,還邀請中國工程院編制《“東莞製造2025”規劃》,針對“六大工程”分別明確了重點突破方向和工作措施,為東莞製造由大變強規劃了實施路徑。

  智慧製造是“東莞製造2025”首發工程。東莞出臺了實施《東莞市3C産業智慧製造示範工程實施方案》,選取東莞最具代表性的3C産業智慧終端産品製造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具有“三國”特徵的智慧製造示範車間(即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産數控系統、國産機床裝備及配套國産工業機器人),並實現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協同生産,市財政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20%予以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1000萬元。

  手機行業的發展路徑就是東莞智慧製造工程實施過程的寫照。早在2012年,東莞智慧手機産業總産值達到1265.1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22.4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2012年,全市手機産量2.2億部,同比增長26.3%,約佔全省手機産量的40%。

  如此大體量的産業規模卻不被大眾所熟知,其主要原因是自主品牌的實力不夠強,而今這種局面已經有所緩解。華為、vivo、OPPO、金立等已經成為國內智慧手機行業的龍頭品牌,並且帶動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基本覆蓋了智慧手機整個産業鏈條。

  東莞市經信局局長葉葆華介紹説,日前,國務院通報表揚珠三角三座城市7項工作,東莞佔3項,“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正在其中。

  機器換人

  在傳統人口紅利減弱的情況下,東莞智慧手機産業鏈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憑藉“機器換人”展開了新一輪技術改造。

  “從2014年開始推行機器換人,累計投入機器人2000台左右,開發自動化轉機1500余出臺,累計節省人工近6000人,連續兩年被評為東莞市‘機器換人’的示範企業。”智慧手機機殼製造企業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項生介紹説,公司現在的戰略是能用機器人替代的,能替代一個替代一個,成熟的生産線就採用自動化,車間逐步做到無人化,然後實現整個工廠的智慧化,從點到線到面,到整個工廠。

  東莞市經信局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14—2016年,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不少於2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援企業“機器換人”和設備升級改造。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僅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項目就達2698個,總投資約386億元,“機器換人”設備已經超過8萬台。

  三年多的攻堅,“機器換人”為東莞帶來了“三提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技改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86億元,同比增長近50%;産業競爭力提升,勞動生産率平均提高2.1倍;産品品質明顯改善,産品合格率平均從87.4%提升到92.2%。

  《規劃》提出,要加大智慧手機産業鏈關鍵設備本地化製造能力建設,引育並舉,支援高端顯示屏及組件生産設備、CNC數控機床、表面貼裝設備、手機攝像模組生産設備、手機周邊配件數控設備等産業鏈關鍵設備的研發及産業化。

  葉葆華表示,接下來,東莞將首先啟動“百、千、萬”工程。“百”指建設一百個智慧化改造項目,“千”指開展一千家企業智慧製造分析診斷,“萬”指開展一萬人次技術工人智慧製造專業技術培訓。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