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化養老需求越來越大,一大批民營養老機構應運而生。然而,誘人前景的背後少不了種種艱辛,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養老糾紛。
養老院的官司
濟南市民龐某的父親去年入住濟南一家養老公寓時意外摔倒,導致腦出血。他認為,養老院既然收了錢就應該照顧週全,必須承擔責任;養老院方面卻表示,養老機構只是照顧老人起居生活,不能將所有風險都轉嫁給養老院。
半月談記者走訪多家養老院發現,養老院糾紛正成為不少養老機構特別是民辦養老機構的心痛點。
一位從業超過10年的民營養老院從業者説:“老年人骨質疏鬆,在家裏發生意外骨折很正常,但在養老院裏往往就會被認為不正常。”
“是我們責任的,我們當然會合理賠償。”山東淄博博愛園養生護理院院長張宇軍説,老人一旦在養老院發生摔傷等意外情況,有的家屬會索要高額賠償。
濟南燕柳老年公寓負責人黃小川告訴記者,2015年一位入住的老人滑倒摔傷,傷勢並不嚴重,家屬開口就要10萬元賠償,最後養老院賠償2萬元,雙方達成和解。
“開業至今4年,自己每年都攤上官司,多則賠償幾萬,少則賠償幾千。”山東濟南日月潭養老中心負責人姜飛説,“一家養老院攤上一個賠償官司,一年就可能白幹了,小型養老院打一個官司就能被壓垮。”
姜飛説,在一個有120名民營養老院從業者的微信群裏,曾因老人受傷攤上官司而賠償的佔90%以上。
事業心與責任心
“自從幹了養老院,就沒有一天能休息好。”多名養老院從業者反映,除了工作辛苦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壓力大。
濟南燕柳老年公寓護工於艾芳説,自己值班從零點開始,每一小時就巡查一次,每兩個小時給老人翻身一次。“60多個老人,巡查、翻身一遍下來大約一個小時,有時還會弄傷手指。”
于艾芳説,老年公寓服務對象特殊,護工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瑣碎小事,又都馬虎不得。按鈴一響,馬上就得跑過去,一頓飯有時會被打斷兩次。
“老人一個轉身、一個下蹲,甚至吃飯都可能導致骨折。這讓我們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黃小川説,“生怕老人出意外。一聽説老人要做點有危險的動作,我們都神經緊繃。時刻準備著跑過去,像戰士一樣。”
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讓養老從業者隨時待命。姜飛説:“我一直住在養老院裏,手機24小時開機,半夜聽到電話響,心裏就害怕得哆嗦,就怕老人有意外。”
採訪中,一些受訪者表示,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奉獻。幹一行愛一行,有壓力也是有責任心的體現。
互相體諒是關鍵
採訪中,有採訪對象反映,一些家屬送老人來的時候,故意隱瞞病情,老人身體、精神狀況看著挺好,但第二天就會發現老人精神有問題。“給家屬打電話,家屬各種理由推脫,就是不來接老人。我們總不能把老人推到大街上不管了吧,管起來又確實超出了我們的護理能力。希望家屬能理解我們,老年公寓不是醫院,沒有能力護理有精神疾病的老人。”黃小川説。
為了防止老人長久臥床生褥瘡等,護工會用專門的帶子固定老人手腳,幫他坐在椅子上,但這常常引來誤會。護工介紹説,這種帶子不是普通的繩子,不會給老人帶來傷害,但有人説他們把老人綁在椅子上,虐待老人。“其實我們出於一片好心,這樣誤會讓我們很委屈。”
有的老人自己無法控制食量,不知道飽、餓,吃飯能吃撐到吐,他們的食量全由護理員掌握。黃小川説,他們有時會向家屬“告狀”説沒吃飽,護工常被家屬責備。
黃小川説,家屬的心情我們能理解,大家需要互相體諒。經常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千方百計照顧好老人,真誠、心平氣和地交流解決問題比什麼都重要。不少採訪對象告訴記者,雖然困難不少,但他們還是會堅持下去。
(原題為《養老從業者自述: 誘人前景背後也有艱辛》)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