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西部農民工返鄉潮調查:60後與90後不再願出省

2017年02月21日 07:06:1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原標題:西部農民工“返鄉潮”調查:“60後”回歸,“90後”不遠行

資料圖

  資料圖

  2017年春運期間四川省交通運輸部門將發送旅客1.4億人次,同比下降7%,減少客流超千萬人次。這是四川省春運史上首次出現客流量明顯下降,其中原因之一,是外出務工人員減少所致。

  2月20日的成都是一個陰天,大年已過,成都地區最大的勞動力市場——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內人潮涌動。

  45歲的夏德平已經連續三天來到這裡,他望著電子螢幕上不斷更新的招工資訊,心裏打著算盤。

  “要是再沒有好的工作,就回順德去。”夏德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他幾乎是西部“第一代”農民工的典型:17歲跟隨自己家鄉——四川省仁壽縣的打工大軍來到廣東“找活路”,嘗盡艱辛,最終學得修車手藝,如今已帶出徒弟無數。

  但隨著年紀增長,夏德平回鄉就業的想法日漸迫切,“落葉歸根,何況家中老父還需贍養”。

  與夏德平不同,22歲的陳萍根本沒有想過要去東部沿海務工,“高中畢業又上了幾年技校,在成都找一個工作並不難”。

  “60後”與“90後”農民工均不再願意出省務工,成為目前東部沿海地區技術工人缺乏的因素之一。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2年末到2015年末,外出農民工較上年增長比例逐年下降,增長率分別為3.0%、1.7%、1.3%及0.4%。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就近務工或者返鄉創業,西部農民工未來的就業情況並非坦途。

  東部沿海不再是打工首選

  夏德平有些驕傲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攤開雙手,常年做汽修,黑色的油跡不再能被洗凈,成為另一種膚色,“別人問我汽車修得怎麼樣,我就把手伸過去給他們看。”

  夏德平説話的時候總是夾雜著普通話,接近二十年在廣東順德的打工經歷,多少對他有所改變,也影響了他對“好工作”的定義。

  對於“好工作”,夏德平用了幾個指標:“工資不少於8000元,包吃住,每週休息一天半”。

  工資8000元,這已經低於他在順德的工資,但三天來夏德平總是碰壁。其中原因之一,是隨著大量農民工從沿海返回,人力資源的緊缺度緩解,用工單位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議價空間。

  來自四川省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目前四川省“缺工”與“招工難”並存,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依然明顯,求職者對薪酬期望過高、符合崗位要求的應聘者較少,分別佔到總體影響因素的45.9%和29.5%。

  儘管做好了再回順德的準備,但夏德平仍希望可以在成都找到工作,這幾天他不斷在調低自己的要求,工資“再低一點也可以接受”。

  至於選擇回鄉就業的原因,夏德平説,除身體狀況外,年事已高的父親需要贍養也是重要因素——這幾乎是第一代農民工選擇回鄉就業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自己普遍到50歲左右年紀,身體狀況不再能夠承受高強度工作,養老是第一需求,不再追求高工資;第二是父母年事已高,不具備勞動力,需要就近就業,方便贍養老人。

  事實上,整個西部地區的農民工正在加速回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貴州省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獲得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底,貴州省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90.6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75萬人,增長12.05%。

  另外,一個數據也客觀反映了這樣的現象:來自四川省經信委數據顯示,2017年春運期間四川省交通運輸部門將發送旅客1.4億人次,同比下降7%,減少客流超千萬人次。這是四川省春運史上首次出現客流量明顯下降,其中原因之一,是外出務工人員減少所致。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稱,農民工回流將是未來一個趨勢,就四川省而言,四川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電子和新材料等産業的快速發展,吸引在外農民工回流,“除非整體經濟情況出現重大變化,否則這些現象會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繼續,也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大量的90後農民工也選擇不再外出務工,陳萍剛剛從成都的一家製鞋工廠辭職,來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是希望找到一份“更體面”的工作,她的兄弟姐妹中,除表哥在廣東打工外,其餘均選擇就近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採訪後總結了如下因素:第一是隨著經濟發展,西部的就業機會隨之增加,同時工資收入差別縮小;第二是和父輩相比,90後的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有能力適應具備技術含量的工種;第三,父輩為其積累了一定財富資源,大多數90後農民工不再背負沉重的家庭負擔;第四,部分90後農民工,經歷過長期和父母分別的“留守”時期,不希望該現象再發生在其子女身上,因此也選擇就近就業。

  陳萍也注意到身邊另一個現象:同齡“農民工”不再去沿海打工的另一個原因,是為生二胎做準備。

  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第一是和大城市居民相比,鄉村或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與生活水準對其産生的壓力相對較小,使其有能力生育二胎;第二,目前農村地區對於教育品質的重視程度相對偏低,“農村教育品質低,但學費也低,能夠負擔兩個小孩的學費”。

  自主創業面臨“融資難題”

  大量農民工回原籍就業,也對當地的新增就業崗位的擴張能力提出考驗。如2017年春節後,四川省金堂縣已經在各鄉鎮和工業區開了13場巡迴招聘會,據各用工單位提供的數據,今年361個企業預計有近萬個就業崗位,目前與企業簽訂了意向就業的有2960人。

  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招聘會的同時,自主創業成為西部地方政府近年熱推的舉措。來自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省免費發放《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宣傳手冊》13萬冊,製作返鄉創業政策解讀動漫宣傳片,舉辦多期返鄉創業政策培訓班,組織力量赴省內外川籍農民工集中的園區、企業開展返鄉創業專項宣傳活動,為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據粗略統計,2016年全省全年新增返鄉創業農民工7.1萬人,創辦企業1.8萬個,實現産值140.5億元,2月16日,四川還召開了表彰大會,對返鄉創業先進個人進行嘉獎。

  但儘管近兩年西部從省到縣市,均出臺了一系列支援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政策,但數量仍偏少。如貴州2016年返鄉的90.65萬農民工中,選擇創業的人數僅7.11萬人。

  前幾年夏德平用積累的錢翻新了二層的樓房,準備養老之用。他曾經也嘗試過回鄉重新種地,以及養殖黑山羊。但他很快發現,種地已經不再能夠養活一家人,而缺乏養殖技術,養山羊也總是虧本。夏德平也考慮“創業”——回仁壽開設一家汽修廠,但他也有憂慮:“修得了車,不一定管得好企業。”

  來自農業部的一份調查也顯示,四川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群體呈現典型性特徵。首先返鄉創業農民工從年齡區間看,主要集中在35-45歲;從外出就業時間上看,平均打工10年左右;從文化結構上看,絕大多數在初中文化水準以上;從打工職業看,集中在經紀人、包工頭、車間班組長、行銷人員等;從返鄉創業領域看,主要在一三産業。

  根據返鄉創業農民工群體典型性特徵,可以歸納出農民工返鄉創業自身需要具備的幾個條件:中青年,精力旺盛,創業慾望強烈;外出時間長,有一定的資金積累;文化水準相對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打工職業層次高,有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等。

  農業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天佐認為,由於絕大多數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起步于個體工商戶或小微企業,而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市場風險較大,金融機構對這些類型的業主心存疑慮,放貸積極性不高。雖然四川省已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扶持範圍,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發放創業貸款,但擔保貸款規模小、財政投入不夠、擔保手續繁雜,融資難度較大。成都市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主要是自身積累或者向親戚借款,佔比達80.7%,僅10%左右的農民能夠得到貸款。

  貴州省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的調查同樣顯示,返鄉農民工中有部分創業人員在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但多數創業人員在創業初期都屬“白手起家”,積累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創辦企業、保障生産經營的需要,加之當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創業需求,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創業者無抵押,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單戶貸款額度小,利息高。創業擔保貸款受擔保基金不足的影響,難以滿足所有創業者的需求,導致返鄉人員創業資金籌集難。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