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李克強: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2016年10月31日 09:28:52  來源:鳳凰網
字號:    

  近日三季度經濟數據一一齣爐,除了備受關注的GDP增長數據之外,減稅降費也成為這一系列數據中的新亮點。財政部日前發佈數據顯示,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243億元,同比下降0.7%,該數據是自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上,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成為最大的亮點。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承諾,使得在全球經濟陷入“新平庸”窘境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穩中有進增長的原因。

  李克強總理甚至直接指出,“我再強調一次,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們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在一般認知中,對於積極財政政策的認知一直集中在擴大財政支出、增加財政赤字進行政府投資的方向上。也正是在這種思路指導下,“突擊花錢”幾乎成為每年年底的常規爆點新聞——年底有節余就努力花掉,以免第二年預算減少。但是,這樣的“積極財政政策”圖了一時痛快和一時的數據表現,當全球經濟集體進入下行區間,這樣的財政政策也正在顯現出後繼乏力。

  相反,減稅方向的財政政策,看似在短期內無法達到提升GDP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一段時期的財政收入增長。但我們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保持穩中有進就能看出,減稅其意義不僅在於為企業減負,而是通過減稅,構建起一個企業負擔合理、不影響中國經濟競爭力並有利於創新和民生的稅制結構。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提出,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因為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説,減稅確實是最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國的企業稅負處於偏高水準,加上隱性稅收,社保支出,企業負擔極為沉重。沉重的稅費負擔,還會導致偷稅漏稅盛行,如果不被發現,則逃稅漏稅者生存,本分守法的商人被趕出市場;如果要加強監管,意味著財政在徵稅環節上又需要支出一大筆不必要的成本。重稅之下,很容易就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另外,相比負擔沉重的民營企業,國企卻能經常性獲得補貼和稅收減免等等優惠政策,甚至地方保護,這些企業對稅收增長並沒有深刻痛感,相反,私營企業則很容易被稅收逼入絕境。

  減輕企業的負擔,就是在減輕中國經濟前行的包袱。在這種環境下,減稅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從人們對於“加稅”謠言的意見反彈中,我們也能看出減稅更是民心之所向。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述,為企業減免稅負可能會暫時減少財政收入,但卻可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是“放水養魚”,長久來看是在涵養稅源。

  從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前8個月累計減稅2493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可以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已經檢驗了減稅降費的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未來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逐步減輕經濟增長對擴大政府投資規模的依賴。這方面可供選擇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進銀行的消費信貸;適當增加財政對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別是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轉移性支出數量等等。

  以減稅而非以擴大政府支出為重心,才是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作者:仲海平)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