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經濟學者、南開大學客座教授劉杉
“要花大力氣發展職業教育”
新京報:普通工人期待高薪,而企業希望招到高技術人才卻招不到,這種錯配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劉杉:這與勞動力結構有關。一方面,改革開放至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基本從事普通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沒有受到很好的技術工訓練。另一方面,我國的教育忽略了對技術工的培訓。與德國重視培養技術工不同,中國人普遍觀念是希望上大學,即使是一些二三流的大學,這個觀念扭轉起來需要很長時間。
新京報:現在富士康等不少企業都在自己內部開設專業學校,培訓技術工人,這條路你怎麼看?
劉杉:富士康是大企業,實力比較強,而且需要的工人數量比較多。但對於一般企業來説,普遍急功近利,並不願付出這麼高成本。企業把工人培養好容易,但卻很難把對方留下來。
新京報:那應該如何解決目前這種錯配現象?
劉杉:製造業升級之後,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讓當前急需高素質技術工人。國家在大學擴招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培養擁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工人。這個要從教育改革開始做,花大力氣發展職業教育。
(記者 趙毅波)
[責任編輯:李帥]